<A8 四川

以文记流年 草堂品杜诗 阿来书房雅集暨新书发布闪耀世界读书日

华西都市报2021-04-28 17:17:27.0四川

“阿来书房”效果图

4月23日,成都杜甫草堂,阿来分享新书创作历程。

马老为“阿来书房”挥毫题字。

阿来新书散文集《以文记流年》。

  本版采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曾洁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成都杜甫草堂更是书香飘溢。当日下午,“阿来书房雅集暨新书发布会”在杜甫草堂举行,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这里首发全新散文集《以文记流年》,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并带来了一场名为“杜甫诗中的草堂”的精彩讲座。诗歌、散文、雅士,让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更加闪耀发光。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指导,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阿来书房、草堂书院、上行文化承办,是四川省2021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

新书发布
在散文中“我自己亲自说话”

  本次活动上,阿来的全新散文集《以文记流年》正式发布。这是继长篇小说《云中记》、同名电影原著小说《攀登者》之后,阿来献给读者的又一份惊喜。书中收录了他近年来撷生活之材烹出的人间风味,同时也第一次在作品中展现了他的多元才华、学识、情感世界及日常生活。
  谈及出版这本集子的缘由,阿来坦言:“我想要和以前那些书有些区别,那就是用这些文字表现出一个写作者与写作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字中,真有一个稍稍深广些的生活。”
  为何给新书取名“以文记流年”?“时间一直在流逝当中,我们的岁月在一天天消失,用文字记录下来,对得起这种流逝。”阿来说,他十分喜欢散文,“如果说,小说我是藏在背后,通过小说人物来说话,那么散文就让我从背后走到前台,我自己亲自说话。”
  如果说,小说《尘埃落定》里是用诗意文笔讲述传奇故事的阿来,《瞻对》里是用非虚构问题进行严肃历史思考的阿来,那么,《以文记流年》里的阿来,就是游山玩水、赏物识地,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充满生活气息的阿来。“《以文记流年》是阿来一本很重要的书,从中可以直接看到阿来对世界的观察、见识之宽广,能看出他对知识的灵活化用境界之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小说家罗伟章说。

阿来书房
“若你碰到我,就一起谈谈书”

  去年4月23日,以阿来名字命名的阅读空间“阿来书房”正式宣布落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西部文化产业中心。
  据了解,“阿来书房”将以“阿来和阿来的朋友圈”为依托,聚集文化名家,充分发挥川报集团传媒引导力和影响力,与杜甫草堂等文化单位强化合作,持续举办名家雅集、新书发布、创作指导、传播分享活动,实现“繁华城市的精神家园、文学名家的创作指引、文创产业的推动引领”,打造城市人文客厅、文艺川军思想传播高地和四川文化名片,推动四川文化事业发展。
  “阿来书房”不只是一个独立书店。阿来说:“我希望它是一个雅正传统的、开放自由的城市人文空间。”他希望这个地方能成为助力成都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向所有热爱阅读、愿意思考的人敞开大门。他还向所有读者发出邀约:“若你碰到我,就一起来谈谈书吧。”
  “我希望‘阿来书房’成为一个很好的城市人文空间,汇聚到真正愿意阅读和思考的人,大家在各自的精神建构上有成长,有交流,互相启发,建立一些以读书和思考为根据的朋友圈。”阿来表示,“阿来书房”开业后,他不仅会经常到书房转一转,还计划每月在这里举办一到两场雅集,从唐代诗歌讲起,从杜甫、岑参讲到李白,分享他对诗词的研究心得,以及他在诗词中获得的乐趣。
  尽管书房在建,但雅集先行。此次在杜甫草堂的活动,正是阿来以书房之名与读者的首次相约。

解读杜诗
“杜甫与成都互相成全”

  在新书《以文记流年》中,阿来以一篇《回首锦城一茫茫》,致敬这位沉郁顿挫的唐朝诗圣杜甫,讲座中,他以平易亲切的方式,以杜甫在成都的作品为线索,解读杜甫诗中造就的“成都这座城市的审美基调”,展现了一张城市与诗人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
  新书发布会后,作为杜甫“迷弟”的阿来,还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以“杜甫诗中的草堂”为主题的讲座。
  不管是登上“名人大讲堂”讲杜甫,还是日常生活中读杜诗,阿来提到杜甫都是心怀钦佩,“此刻我们就在杜甫曾经生活、写作过的地方。杜甫虽然是从外地入川的,但他给成都带来的东西,融汇了成都气质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杜甫是给成都定调的人,成都给了他温暖,他给了成都诗意,彼此互相成全。”
  活动最后,阿来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书院图书馆捐赠了一批图书,为建成书香社会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自草堂书院重建后,一直致力于传续蜀地文脉。草堂书院工作人员也向所有爱书人士发出捐赠倡议:经草堂书院审核通过后,对符合要求的作品出具捐赠证书,在图书馆捐赠专柜分批展出,供读者阅览。自此,草堂将持续组织公益捐书活动。

首讲
“阿来书房”雅集首讲
“杜甫是第一个给成都定调的人”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住了3年多的草堂是什么样子?4月23日,“阿来书房雅集暨新书发布会”以文会友,“阿来书房”雅集首次开讲,阿来以“杜甫诗中的草堂”为主题,解读了10首与草堂相关的杜诗,让在场的嘉宾听完豁然开朗。
  阿来在新书《以文记流年》中,以一篇《回首锦城一茫茫》,致敬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雅集活动中,他从杜甫讲述草堂选址的《卜居》讲到草堂初步完成的《堂成》,以杜甫在成都的作品为线索,解读杜甫诗中造就的“成都这座城市的审美基调”,展现了一张城市与诗人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
  “杜甫是第一个给成都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定调的人。”阿来解释,这种文化积淀和传承,也正是当今研究杜甫、感念杜甫、剖析杜甫的最大意义。
  公元760年,杜甫拖家带口来到成都。对成都一见倾心的他,开始建造草堂,并用诗作忠实地记录了草堂营建史。
  杜甫抵达成都后,写作的第三首诗是《卜居》。阿来朗声诵读之后旁征博引,他解释说,这首诗的题目源自《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为居住地选址,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诗文中写道:“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自古以来,人们对“卜”字的主语存疑,究竟是谁为草堂选址呢?阿来倾向于认为是西川节度使裴冕,他为杜甫选择了一个有树林有水又远离城市的地方。
  杜甫的诗作,有些题目非常长,如何读懂一个题目呢?阿来以《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为例,说文解字加以解读,一个王氏排行十五的表弟,担任司马一职,拜访草堂的时候为杜甫赠送了资金。
  尽管杜诗有许多大白话,看似平平无奇一句话,实则暗藏典故,是知识点和修辞的巧妙结合。阿来以《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为例,诗中写道“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其中的“河阳县”借指桃李繁多之地,而“濯锦江”则是因为成都丝绸业发达,人们将丝织品染色之后拿去锦江边漂洗。
  在杜甫描写成都的众多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发自内心的欣喜,并不仅仅是被天府之国的气候浸润,更多是在这里感受到了人情冷暖,由衷喜悦。这种人情味,从杜甫筹建草堂、四处化缘的诗作中也可以窥见。

点赞
107岁马识途挥毫题字
相约到书房喝茶聊天

  听闻“阿来书房”诞生,今年3月,107岁高龄的马识途提笔挥毫,为“阿来书房”留下一幅珍贵的墨宝。
  4月23日,马老的珍贵墨宝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阿来书房”四字苍劲有力,端庄大气。马老的题字,对“阿来书房”既是鼓励,也饱含着期待。
  马老曾告诉阿来,他想去“阿来书房”看一看。他与阿来相约,等书房开业之后,一起到书房喝喝茶,聊聊天。

创作
小说家该如何写散文?
阿来:表达内心真实图景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史中,散文比小说的影响更大。小说家该怎么写散文?从苏东坡的《赤壁赋》梳理到当下的白话文散文,阿来说,“其实,散文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文体。我对‘散文家’这个称呼都有点怀疑。散文家不应该是专门的行当,小说家可以写散文,企业家也可以写散文,任何人都可以写散文。而且,散文也不应该是刻意为之的,我写的很多散文,都不是为了写一篇散文而写。它们应该是自然镶嵌在我的生活中,有的是自然而然的感慨,有的是即兴演讲录,有的是怀念一个故人,有的是书的序文。《以文记流年》可以说是近4年来,我的想法、思想的一个汇总。它们自然而然发生,表达我内心真实的图景。”

阿来书房

  将在年内开业的“阿来书房”落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第5层,总面积近600平方米,分为四个区域:新书推荐区、名家推荐区、新sheng(是“生”,也是“声”)区和名家会客区,融合了书籍、文创、咖啡、展演发布活动、IP运营服务等功能。“阿来书房”不仅是一个独立书店,更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空间,它以打造高端文化活动平台为核心,以聚集开发文创资源为发展动力,以5G新技术媒体服务为拓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