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要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华西都市报2021-07-01 22:03:18.0要闻
  

(上接04版)
  这是一群心怀大爱的人——
  2021年3月,渤海之滨,彭士禄院士魂归大海。海风轻拂,唤起人们对彭家父子的回忆。
  百年前,山河破碎,彭湃日本留学归来。坐拥“鸦飞不过的田产”,这个年轻人却一把火烧掉了家中的田契,投身革命的洪流。33岁,这位“农民运动大王”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留下年仅4岁的儿子彭士禄。
  父子唯一的合影上,父亲深情写下“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63年前,一穷二白,彭士禄苏联留学归来。在“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中,烈士遗孤隐姓埋名、从零出发。超负荷工作,四分之三的胃部被切除……这位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人生无悔:“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两代党员的抉择,见证跨越生死的家国大爱。
  翻开共产党人的“百年相册”,心有大爱者,比比皆是。
  我们看到:毛泽东的手,与农妇邓芳芝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他的儿子叫毛岸英,她的儿子叫黄继光。
  我们看到:疫情的“风暴眼”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渐冻之躯”一瘸一拐,与疫魔“生死竞速”,硬是带领全院救治2800余名患者。
  我们看到:黑压压挤满河滩的外军面前,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张开双臂,将自己站成祖国的界碑。巍巍喀喇昆仑高原,回响戍边英雄们的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钢少”还是“钢多”,每逢国家危难时刻、每到民族存亡关头、每遇人民危急境地,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谱写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向着新的“中国高度”进发。
  中华民族,志在九天。
  上世纪50年代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还从未见过火箭是什么样。
  这位长征途中率领勇士们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了桌子:“没见过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
  一群追梦的人发誓:“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发射场附近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形如火箭的纪念碑直刺苍穹。包括孙继先在内,760多位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奋斗一生的人长眠于此。
  只有理解他们壮阔的梦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在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党史专家陈晋说。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形成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自我锻造
  ——中国共产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从严治党、革故鼎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百年来,带领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2012年11月15日,中外记者会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镁光灯下,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郑重地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对纪律的敬畏,在建党之初就深入中国共产党的骨髓。
  党的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即设立“纪律”专章,占整部党章篇幅的近三分之一;1926年8月,发布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文件。
  百年党史的长轴画卷上,从严治党始终一以贯之——
  延安时期,力行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整风整党;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全面整党……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历久弥坚的初心使命——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狱中八条”展板前,总有观众驻足、深思。
  重庆解放前,党在重庆的地下组织几乎全被破坏。
  为什么党的组织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尽管生死未卜,党员们仍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在狱中秘密总结讨论经验教训。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用生命和鲜血留下最后的政治嘱托,只为了心中那个纯洁先进的组织。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
  1932年5月9日,江西瑞金响起了苏区反腐“第一枪”,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伏法。
  有人称谢步升革命有功,为他说情。毛泽东力主严惩,“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腐败现象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格格不入,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
  放眼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荡涤一切附着在肌体上的污秽,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一以贯之地推进自我革命。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人心。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而始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以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的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是因执政而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才执政。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始终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刀刃向内、去腐生肌,以严明纪律约束全党,从而赢得民心。
  2021年6月18日,北京天朗气清。在刚刚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8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在河北正定制定实施“六项规定”,到在福建宁德制定执行“廉政十二条”,从在浙江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再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上下作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以制度为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金,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如一块“整钢”,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1年6月25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深邃的话语,穿越百年、激荡时空。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赶考”?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

大道不孤
  ——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

  2021年5月2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暮色中,飞机降落,总统皮涅拉迎上前去。这是他年内第三次亲赴机场接收中国产新冠疫苗。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疫情来袭,中国紧急驰援,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展开人道主义行动,携手世界筑起“防疫长城”。
  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天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当中华民族赓续数千年的追求向往遇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二者紧密结合,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天下情怀,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了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
  2017年1月,瑞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带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主席用五个“坚持”,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摒弃零和博弈、地缘政治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理念首倡者,更是坚定践行者。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径——
  一个从苦难和屈辱中走出来的民族,更懂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含义与价值。
  从倡导对话弥合分歧到谈判化解争端……中国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路。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话坚定有力: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建交国已增至180个,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新平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短短8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一带一路”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两条铁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一条是坦赞铁路。
  不畏艰难、远渡重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非洲,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建这条“自由之路”,60多名中国专家将生命留在这里。
  一条是蒙内铁路。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