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北湖公园。蒲星宇摄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在南充开幕。南充市文广旅局供图
南充嘉陵江三桥。李鹏宇摄
嘉陵江畔的南充城。李永平摄
百年风雨兼程,铸就华夏儿女坚强的意志,百年披荆斩棘,锻造中华民族钢铁的脊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在这个火红的季节,嘉水之畔的南充,“中国红”是这座城市最亮眼的颜色,炽热是这座城市最浓厚的氛围……
5月16日晚,“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在南充“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举行,1200多名演员以音乐、舞蹈、声光影等艺术形式,展现建党百年成就、脱贫攻坚成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效。
6月23日,阆中古城一片红色海洋,上千市民手持小红旗,从四面八方“快闪”汇聚,激情满怀诵吟革命诗篇。
6月28日晚,蓬安县相如文化广场歌声飞扬,“唱支山歌给党听·蓬安儿女颂党恩”,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12支合唱队、2000余名社会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与现场万余名观众共同用音符编织岁月难忘的画卷,用激情放声高歌爱党爱国之情。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1.25万平方公里的南充大地山欢水笑,760万南充人民载歌载舞。
用实绩说话,用成果汇报。“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刚刚过去的5年,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南充不负使命——
:2018年,南充GDP跨入“2000亿俱乐部”,2020年突破2400亿元,被省委确定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副中心重点培育城市,成功入选“2019中国百强品牌城市榜”,跻身“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全国三线城市行列。
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和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904亿元、452亿元、586亿元、420亿元;南充临江新区获批设立,成为全省第3个、川东北唯一的省级新区,省级经开区总数达8个;跻身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南充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15平方公里拓展到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10万人增长到15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3.8%提高到51%;与三亚、宁波、扬州、金华、南京等9座城市一起,跻身“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舒适之城”。
:南充主城区PM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4.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4%、较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试点市。
:南充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先后3次在省委、省政府综合考核中获评“好”的等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十四五”开局和“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正式启航。
经济发展:到2025年,综合实力更加雄厚,成渝第二城建设大见成效,全省经济副中心成功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建成“双两百”城市。
产业发展:到2025年,推动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培育壮大“3+ 5”现代工业集群,突出全国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省工业经济副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配套协作基地。
临江新区:到2025年,力争用5年时间,新区在城市框架、核心功能区、产业组团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初见成效,常住人口达到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60亿元。
乡村振兴: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美丽南充·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00元以上。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南充,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强势崛起,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中加速突破,激情满怀,奔向明天。
南充,大城崛起,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