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6 特刊

宣汉县五马归槽林场 林区变景区 青山变金山

华西都市报2021-07-01 22:07:10.0特刊

五马归槽林场,阳光洒在林间。

五马归槽林场内溪流遍布。

五马归槽林场一隅。

  五马归槽,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其实,它是一个林场,因林场地貌犹如五匹骏马远行归来,聚在槽头吃草而得名。
  6月的五马归槽林场,万物葱茏,古树参天。行走其间,三五步便见苍翠挺拔,一二里可逢溪流碧潭,间或有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林间,好一处人间幽静地。若是身在云端,俯瞰林场,只见林海茫茫、绿波荡漾。
  若问林场如何去,只需宣汉一路向西北。
  近年来,五马归槽林场在宣汉县“全域旅游”战略指引下,正在经历从林区变景区、青山变金山的美丽蝶变。改变才刚开始,未来的五马归槽林场,力争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度假胜地。

天赐瑰宝
动植物的天然乐园

  五马归槽林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西北部。这里群山起伏,林区面积达2.137万亩,其中原始林海10000余亩。
  走进五马归槽林场,就仿佛走进了动植物的王国,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还能见到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杜仲、红豆树、鹅掌楸、桢楠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猴、大鲵、红腹锦鸡等穿梭其间,自由嬉戏。
  如此多的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让人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除了是动植物的天然乐园,最大的优势是独特的凉爽气候,年平均气温16.8℃。”五马归槽林场场长张仕银介绍,这里春天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夏日万木葱茏、气候凉爽;金秋五彩缤纷、层林尽染;冬季悬崖冰挂、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有美景。

59年蛰伏迎
“全域旅游”良机

  这样一块大自然的处女地,何以今日才走进人们的视野?据了解,五马归槽国有林场始建于1957年12月,其成立之初承载着为国家供应木材的职责。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初期创业、伐木生存、转型阵痛和生态康养等发展阶段。
  2016年,林场在蛰伏59年后,迎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被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加之宣汉正迎来“全域旅游”良机,林场自此进入了生态康养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五马归槽林场凭借良好的天然禀赋,持续加快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大森林景观打造。近年来,来自各级各类投资累计达1亿元。
  “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五马归槽林场竟然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林场工作40年的58岁职工罗俊发出如此感叹。如今,他们从过去的伐木工人转型成为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保护好这片大自然的馈赠,让林区变景区,让景区更美。

青山变金山
剑指康养度假胜地

  望着近在眼前的林海,张仕银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2015年我被组织安排到林场来工作时,情绪还很低落。几年来,林场日日换新颜,才发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曾经以为自己被“发配”的张仕银,如今在林场却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干劲十足。这份干劲来自于宣汉县委、县政府让林区变景区、让青山变金山的决心,五马归槽林场的目标更是争创国家级森林康养度假胜地。
  “旅游要发展,生态也不能落下。”据了解,林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管理,把“生态+”,“森林+”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全领域。
  同时,结合林场独特的区位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奇特的自然景观优势、人文历史、美丽传说和红色资源,按照宣汉“全域旅游”战略,推行“国有林场+”模式,将把林场规划打造成集避暑度假、康养游憩、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