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投集团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工程开工仪式。
集团党群支部与定点帮扶曙光村结对共建,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川投集团党委通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根铸魂、强基固本,抓基层、打基础、促落实,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党建之路。
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十四五”期间,川投集团将如何开展好党建工作?川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表示,继续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继续让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川投前进的“灯塔”,指引川投集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长征”,实现从“大”走向“伟大”的川投梦。
今年3月,成都市“网红小区”八二小区内,“宏明记忆”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升级改造换新颜。宏明电子曾参与“三线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等众多国家重点项目,被誉为国企改革和电子元器件发展的“活化石”。
由宏明电子旧专家楼打造的“宏明记忆”展馆,立体展现成都宏明电子六十二年来的风雨历程,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体验,成为党史教育网红打卡点。
仅300平方米的陈列馆,如何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宏明电子党群部部长纪欢上前示范。她手持平板,轻轻一扫特定图案,一个个沉浸式视频便跳跃而出。见证了“宏明记忆”动议、建设全过程后,在场人士深深感受到科技赋能后展馆的提档升级。新展馆借助AR、VR、流媒体、全息投影等多种技术手段赋能党建,将有限的场景无限拉大,升级为沉浸式、可互动的党史学习教育空间,搭配“宏明记忆”线上党性教育平台,立体再现了那段光辉岁月。
坐上时光列车,走进真实矿井,换上芳华戎装,重回亿年桫椤。无独有偶,作为中国“四大抗战煤矿”之一的嘉阳煤矿,也成为了乐山市党史教育学习的绝佳去处。“发生在嘉阳煤矿的革命故事和先进事迹,从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学习发扬的。”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后,一位嘉阳煤矿党员职工说道。嘉阳煤矿本身的创业史便是一堂内涵丰富的党史教育课。创业初期,嘉阳煤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职工顽强拼搏开采近200万吨煤矿冶炼钢铁,为抗日前线铸枪造炮。作为煤炭枯竭型企业,嘉阳煤矿近十年来不断寻求转型再生之路,2016年正式组建川投峨旅公司,形成了煤矿、旅游双主业,是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典范。2020年11月,嘉阳煤矿被四川省国资委授予四川首个红色工业类“国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填补了四川“红色工业类”党性教育基地的空白。
两处基地遥相呼应,均由川投集团打造。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川投集团不断积淀自身独特的企业品质,发扬嘉阳煤矿“燃烧自己、照亮世界,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思想,弘扬宏明电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格,并以此先后精心打造了“嘉阳煤矿”“宏明记忆”两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两处基地深受党员的青睐,共接待了82批次近3000人,增添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底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除两大基地之外,川投集团还创新设立了“双讲”红色精神坐标。今年4月初,“川投讲坛”邀请到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为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作国防形势专题讲座。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杜文龙通过结合历史和现实、当前与长远,用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国情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课,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据悉,“川投讲坛”定期邀请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社会大家,为集团公司党员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相比之下,川投“书记讲堂”则更加聚焦党史教育与生产经营的结合,为党员职工干事创业、攻坚克难提供精神鼓舞和工作指导。
“两讲两基地”作为川投集团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抓手,共同打造了川投红色精神高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锻造“红色灵魂”。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建的银江水电站,是川投能源持续做强核心主业的重要支撑。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银江水电站施工现场300多名工人、20多台工程车辆“不停转”,集中精力进行纵向围堰浇筑施工,确保在五月底前实现纵向围堰安全度汛目标。
在脱贫攻坚一线,川投集团马庚被派驻到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担任驻村干部。三年来,他负责落实川投集团“授人以渔”“造好鱼塘”的帮扶战略,帮助曙光村高质量脱贫摘帽,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一眼望去满是男性的川南发电公司,平均年龄46岁的“七朵金花”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疫情之下,川南发电为疫情防控开足马力保障生产,但人员减少了、任务增多了。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七朵金花”一商量,一致开启了24小时“驻厂模式”。原来三班倒、能回家,现在两班倒、住公司,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
在迈向新征程的过程中,川投集团生产、科研、抗疫、脱贫攻坚一线不断涌现出主动请战、发挥效用的党员、基层支部,展示出强大凝聚力、向心力。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川投集团党委对一线员工、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事实上,前几年,川投集团便将党建工作开展得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在此基础上,去年以来,川投集团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积极组织试点试验,围绕“五个基本”强基固本工程,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涌现出一批特色党建品牌。作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压舱石、利润贡献的主引擎,川投能源提炼打造出争创“学习”“改革”“价值”“廉洁”“奋进”先锋的“五个先锋”——红色引擎蓝筹先锋党建品牌;华西牙科(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五心党建”党建品牌,坚守“初心”、保持“恒心”、秉承“仁心”、固守“匠心”、奉献“暖心”;川投信产“五彩党建”党建品牌,从引领航向的灯塔(红色)、培养人才的摇篮(绿色)、锻造团队的熔炉(橙色)、温暖互助的家庭(紫色)、实现价值的舞台(蓝色)五个维度,呈现党建的多彩,力争工作的出彩。
在川投集团各个党建品牌的引领下,青年才俊纷纷向党组织靠拢。集团发展党员数从以前的每年二十几人,增长到今年的130多人,有282名入党积极分子正在争取入党。在入党的名额分配上,川投集团积极向基层一线、科研一线倾斜。在基层党建品牌的激发作用下,川投员工形成一支凝聚力强、号召力强、向心力强的队伍,从前选拔驻村干部还需层层动员,如今包括马庚在内的四位派驻干部全部主动申请留任,他们身后的新员工踊跃报名,接续递交上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工作的“请战书”。
川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邓凯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学习党史,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一生的必修课,是各级党组织始终要抓好的政治任务,集团各级党组织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作为凝聚二次创业精气神的“动力源”,作为创新集团党的建设的“助推器”,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企业中,一切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生产经营上。近几年,川投集团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持续进步,创新是灵魂,品牌是生命,而融合则是根本。川投集团党委自觉做到把学习党史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川投集团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并形成了施工图和时间表。自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川投集团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形成“1+4”工作推进模式,力争在2022年6月30日前,建立一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项推进平台,推动治理、产业、机制、创新的“四大迭代升级”,完成企业治理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资本运作推进、核心能力提升、党建工作强化五大工程。
川投集团打造省属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示范”。能源主业进一步做强,今年来,川投能源银江水电站项目“破”土动工,川投电力收购信达水电项目成功“破”局,发电量大涨,使得川投能源一季度业绩大涨。今年年中,两河口、杨房沟水电站临近投产,发电量增长还将继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川投集团海外项目拓展有序。今年1月底,川投集团成功摘牌卡杜里水电站,实现集团首个成功并购的海外成熟可再生能源项目。日前,川投国际在尼泊尔投资2.8亿美元的马相迪水电开发项目获批,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使得“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在尼泊尔落地生根。
川投集团打造改革创新“模范”。“两个试点”加快推进,华西牙科被确定为“双百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近1.5亿元,实行差异化薪酬体系,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层,目前已完成81.5%台账改革任务。宏明电子被确定为“科改示范企业”,将与IPO工作高度结合,针对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等机制进行深度改革。
川投集团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川投集团下属田湾河公司,着眼于石棉、康定丰富的水电和旅游资源,以“水电+旅游”的融合路径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田湾河公司董事长李红说,“由田湾河公司主导建设的‘草科温泉小镇’将成为一个吸纳就业过千人的致富新平台,并将有效辐射和推动‘环贡嘎大环线’区域内的群众,为石棉、康定两地的乡村振兴打下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我们和当地政府共同发展旅游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
党建和经营工作的融合发展,催生了川投集团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五年筚路蓝缕,五年风雨兼程,“十三五”期间,川投集团的发展质量在省属国企处于领先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门类广,形成了以能源为主体、大健康和战略新兴产业为左右翼的“一体两翼”布局,涉及了10多个产业领域;资产质量优,截至目前,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4.3%;经济效益好,2019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利润年均维持在30亿元高位,盈利能力稳居省属国企首位,为“十四五”的发展攒下了一定的“本钱”。
川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文志要求集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党建经营融合的内在逻辑和落脚点,不断探索丰富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奋力谱写川投集团“十四五”发展新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王开艳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