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3 特刊

成都新都公安:“三推进三形成”

华西都市报2021-07-01 22:09:18.0特刊

成都新都公安“一站式”办证服务全面迈向2.0时代。

  从过去全区仅700个天网监控探头,到如今200余个小区实现二维码、APP终端信息自助采集,这是这些年来成都市新都区社会治安硬件设施的变化,也是警务机制转型升级的见证。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少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高了。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结合工作实际与辖区突出问题,着力打造高质量智慧警务和现代化公安服务。抓住百姓关注“焦点”,解决辖区民生“痛点”,打通治安防控“堵点”,用领跑高质量现代化警务变革的实际行动迎接建党百年。

强基固本
推进派出所规范化建设
形成治安防控全体系

  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系统而繁杂,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解决居民矛盾纠纷、生活难题等职责。5年前,在成都新都区,硬件的缺失与人力的不足,给派出所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新都公安分局从重塑指挥体系入手,建设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实施指挥中心和勤务指挥室两级实战指挥体系建设,实现了“天网”等视频监控系统从云端直接接入指挥中心和派出所终端,打通了从警务决策指挥到一线打防管控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这边没有监控,哪家被偷了都很难找到,后来安装了很多监控摄像头,一下就觉得安全多了。”已经在新都宝光社区生活了70余年的徐大妈,说起新都的变化很有感触,总结成一个词就是“安全感”。
  此外,新都公安分局对基层派出所进行警务保障和规范化建设。按照功能区模块化的形式,建设为内外隔离、双线循环运转的实战堡垒。如今的派出所分区明确,接待大厅宽敞明亮、便民设施配备齐全,让每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突出重点
推进民警专业队伍打造
形成社会安全防护网

  有了硬件的保障,新都公安分局还着力于专业队伍建设,抽调精干警力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打击盗窃等专项行动。利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契机,建立了“跟踪掌握、适时研判、动态防控”的常态化整治机制。
  “你好!我是三河派出所民警,我们监测到你正在被诈骗,请不要进行转账。”6月20日下午,三河派出所接到新都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紧急指令:辖区居民刁某正在被电信诈骗!民警迅速联系了刁某,通过耐心劝阻和教育,成功避免了他被骗。截至目前,新都区公安分局已精准劝阻电信网络诈骗12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0余万元。
  今年4月,一名男子报警称其上班的公司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公司,经过近两个月的缜密侦查,新都警方挡获犯罪嫌疑人36人,查实该公司共诈骗300余万元。
  新都区公安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反诈知识宣讲、反诈问答等方式,让反诈、防诈深入人心。

减负基层
推进警务机制改革
形成社会多元共治新格局

  基层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根基。随着社会多元快速发展,传统的警务运行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治安形势变化,改革迫在眉睫。
  新都公安分局以“一室两队”改革、“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一所一品”为契机,探索新时代高质量警务工作变革。推动建立非警务警情推送机制和人民调解员驻所工作,从源头减轻一线民警负担;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模式,强化多元共治,在全市率先落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和主任助理”制度,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熊警官,我儿子离家四年了,请你帮我找找他吧!”收到新桥村居民卓某的求助后,民警熊华四处奔走,最终帮助一家人团聚。作为社区民警,熊华兼任社区副书记,帮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党员社区民警的基层治理作用。
  织密空中防控网、基础管控网、街面巡防网,推动人脸识别智慧小区建设,如今,新都公安分局辖区共申报省级智慧小区平台账号44家。200余个小区通过二维码上墙或APP端实现了人员信息采集,数据量60万余条。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