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妈妈和它的孩子们。
犹如别墅般的湖羊种羊基地。张国盛摄
点位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蹲点日记
冯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汪仁洪
4月25日上午,在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湖羊种羊养殖基地,4500只“湖羊妈妈”、500只“湖羊爸爸”,还有它们的“湖羊宝宝”,在圈舍里撒欢、进食。当广安湖羊种羊养殖基地技术员施方剑走进圈舍,“羊们”用“我……我……”的叫声同他热情地打招呼。
“来广安近两年时间,‘羊妈妈’‘羊爸爸’共生了9000个‘羊宝宝’!”作为来自湖羊老家浙江的“羊保姆”,施方剑似乎能听懂“羊语”,现场当起湖羊与记者的“翻译”。下面,就是一只湖羊的“自述”——
“我……我……”
我是一个幸福的“湖羊妈妈”,老家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我出生高贵,是“羊类骄子”,是中国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产羔多、生长快、肉质好。我定居到四川广安,还背负着重大的使命呢!
2018年4月,南浔区和广安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并启动了“湖羊入川”项目。南浔老家叮嘱我们:入川后为巩固广安脱贫成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多多出力。
广安的气候、水源、食料适合我们生长吗?2018年,110只湖羊作为“先头部队”到广安区大安镇“探路”。2019年11月,又加派1100只湖羊到广安区悦来镇“试水”。“探路”“试水”的结果是:广安这方水土很适合我们湖羊生长。
2020年6月,5000只湖羊从南浔老家定居到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
这5000只湖羊中,有4500只是“羊妈妈”,500只是“羊爸爸”。湖羊来到石笋镇龙岩村的具体任务是繁衍后代。我们的新家——广安湖羊种羊养殖基地像别墅,住起来很舒服。广安还从湖羊老家南浔区请来“保姆”施方剑。施叔叔是南浔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他同我们打了10多年交道。
托祖先的洪福和家族的优秀基因,我们身体素质一直很棒。偶尔有个咳嗽、打喷嚏的,施叔叔三下两下就能把我们治好。我们对食料也不挑剔,农作物秸秆、糠麸都是我们喜欢吃的优质饲料,而这些东西在广安比比皆是。在新家,我们过着不愁吃、不愁住的惬意日子。
吃饱喝足了,正事我们可不敢忘记!
2020年12月,我经过5月怀胎,生下两个“羊宝宝”,一个5斤、一个6斤。这是我第一次当妈妈,奶水充足、宝宝健康,我们家族都很高兴。
在我当妈妈的前后,我的很多姐妹相继添丁进口。姐妹们一般都能自己生产,只有极个别的姐妹经验不足、胎位不正,一两小时生不下来。这时,施叔叔就会来助产。他就是厉害,舞动巧手,一会“羊宝宝”就出来了。施叔叔帮小宝宝清除口、鼻里的羊水,小宝宝“我……我……”叫起来、活过来。
“羊宝宝”出生两三个月后,能长到35斤。这时“羊宝宝”就可以离开母亲,到另外人家去继续成长。再过五六个月,“羊宝宝”长成90-100斤重的“小伙子”或“大姑娘”,去为人类餐桌作贡献了。
2021年12月底,累计有7400个“羊宝宝”从我们这个大家庭走进了成都、重庆,特别是广安新家。现在我们大家庭里还有正在哺育的“羊宝宝”1600个。算下来,我们还是比较能干,在广安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生了9000个“羊宝宝”。
另外,我还想骄傲地告诉大家:我的小宝宝在出生6—8个月后就能谈情说爱,生儿育女。发挥稳定的话,它们两年能生三胎。因此算下来,我至少是祖母级的“羊妈妈”了。
现在广安有一个湖羊种羊基地(石笋镇龙岩村),75个商品湖羊家庭农场(几乎遍布广安区每个乡镇),存栏湖羊2.5万头。我们家族在广安“羊丁兴旺”,真正实现了开枝散叶。
最近4年中,我的老家南浔和新家广安合作实施了“湖羊入川”“湖羊致富”“湖羊万户奔康”三大工程,形成了养殖、加工、冷链、休闲游乐、餐饮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广安当地群众致富。帮助广安村民多挣钱,这是我们“羊生追求”。
我们“羊类”从不吹牛。施叔叔做了一个调查:商品羊8个月就可出栏,体重可达到100斤左右,价值2000元左右。按相同的投劳时间,养1头猪的劳力成本至少可以养6只湖羊。每头生猪收益为1100元左右,6只湖羊的收益为3800元左右。
我们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大。在正在推行的《“湖羊万户奔小康”实施方案》中,给一般散养户养殖湖羊送来福利:规定使用南浔区捐赠资金按300元/只的标准对首次引进的优质湖羊进行补助,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1800元/户(每户按1只公羊、5只母羊标准饲养),同时按1000元/户的标准对圈舍新建(改建)进行一次性补助。我们的家族成员,将逐步进入普通农家。截至2021年底,广安区共16个乡镇发展一般散养户325户,养殖湖羊965只。
此外,在我们龙岩村邻村斜石村,正在建设2.0版的湖羊种羊养殖基地。这个基地将采用物联网模式,实现数字化自动喂养。
在广安,我和我的伙伴们的“羊生”还将更加精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