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观察类综艺(或称恋综)是时下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热门类型,涌现出《心动的信号》《我们恋爱吧》《再见爱人》等爆款节目。2022年更是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大热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平台拟推出的该类节目就近20档。目前已有《半熟恋人》《春日迟迟再出发》《没谈过恋爱的我》《喜欢你我也是·唤醒季》《一起探恋爱》与观众见面,显示出以细分情感类型为基础的节目差异化创新发展趋势。但与之伴随的是,对情感类型的标签化表达和对情感走向的虚假化表现或让节目陷入误区。
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以“素人恋爱+明星观察”的组合模式,糅合婚恋情感的话题热度、甜宠偶像剧情的甜度与恋情走向谜题猜测的悬念,使节目充满观赏的爽点与痛点,同时也能够借情感议题拓展生活服务内涵,在《非诚勿扰》《中国新相亲》等本土相亲类节目之外,为情感节目开辟出新的类型发展空间。
对情感类型的细分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差异化发展的方向,而凸显不同类型情感关系及其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该类节目模式创新的关键。如何在刻板的表面标签之下,打破公众的固有印象与认知,去探讨特定情感关系模式或者情感行为障碍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社会问题,应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着眼点。然而,目前部分情感观察类综艺虽然主打情感类型的差异化,却停留在媒体与公众的固有印象上做文章。
可以说,“嗑CP”与“齁甜”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观众快感的主要来源,两者皆源自节目嘉宾在设定的情感场景中,因为互动而产生的自然的、微妙的、暧昧的情感关系。由于其自然产生、微妙内涵与暧昧不定,能够给予观众极大的解读空间,观众可以凭借自身的情感经验和社会经验,对这种幽微的情感细节进行捕捉与解读,对尚未明晰的男女关系走向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对这种“欲语还休”的微妙心理展开分析,体验大多数人曾经、现在或未尝体验过的“恋爱”感觉,并将最美好的情感祝愿赋予节目嘉宾,这正是情感类综艺节目“嗑CP”与“齁甜”的观赏消费心理。由此,节目中情感的微妙互动、假定情境中的行为举止尤其是表情心理的自然表现,成为情感观察类综艺“撒糖”与“播甜”的核心。
然而落实在具体节目中,观众更多看到的是一种“强行塞糖”。如《没谈过恋爱的我》第三期,节目为男女嘉宾设定约会任务,要求约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其中,女嘉宾蔡睿在约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漏了把手放进口袋的任务,此时男嘉宾罗郅阳将衣服递过去,安慰她“完成了,没事”。官方给这个片段起的标题是“蔡睿罗郅阳甜蜜插兜”,而一众观察室明星嘉宾直呼甜腻。这种甜并非发自嘉宾情感亲密互动与暧昧情绪所带来的自然甜,而是依靠节目组后期刻意去引导和添加的“糖精”,显然是一种“强行喂糖”,无法真正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顾名思义,情感观察类综艺,需要符合人物情感状态及其关系模式的精准把握与深度开掘,也需要切合婚恋议题的情感探讨与专业引导的“观察”。节目既要尽可能创造充分的互动交流的空间,让男女嘉宾的情感关系获得充分的开展;又要让这种情感的呈现、矛盾的揭示与心动的发生都符合人物真实自然的状态。因此,要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情感的特点,避免标签化、浅表性的表达所带来刻板印象的再生产,而能够通过节目的效应引导社会摆脱狭隘的认知;也要避免刻意的剧本化安排所导致人物故事与情感关系的虚假与造作,而凸显该类节目作为社会特定群体情感样本的观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