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宽窄巷

跨越30年光阴的“回望之书”——读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

华西都市报2022-06-24 03:24:25.0宽窄巷

《雨在他们的讲述中》

  

□ 育邦

  格风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跨越三十年光阴的“回望之书”。正如作者在《代后记》所言,“回望千沟万壑,时间中有明显的裂痕,断裂处透出的光亮”,在编撰诗集时,作者明晰地感知了“裂痕”和“光亮”,清醒地意识到诗歌对于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博尔赫斯写下时光流逝中的“沙之书”,他说:“我写作,是为了让光阴的流逝使我安心。”格风书写生命河流中的罅隙与不确定性,他同样也获得来自诗歌的慰藉:“感谢逝去的时光,让一部分焦虑隐身于诗歌,起到舒缓精神的作用。”这种非确定性的生命存在化为一行行诗句,完成了三十余年岁月的结晶。
  格风的诗是克制的、洁净的,他多用白描来完成诗歌的叙述与诗意的呈现。诗歌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建立某种诗歌形象,而在作品中呈现画面感更是最为精当的诗歌方程式。格风的诗歌,画面感非常强,有时如线描版画,有时如水彩泼墨,有时如重彩油画,生动形象,可触可感。但同时,诗人并不急于填满文本空间,而留白甚多,纸上生云烟,深得东方禅宗美学之精义。在格风的语言意识之流中,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叙事占据着主导地位。诗人善于构建动与静的平衡,时光的碎片给予诗人一个个整体而鲜活的诗文本,凸显出众多客观悲悯的诗歌形象。
  格风的诗歌美学中,在很多时候,以悬置的方式把世界万物静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深入文本,其美学效果又是惊心动魄的。
  在《琴房》一诗中,主人公坐在钢琴前,也许他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也许他是一位收起自动步枪(解甲归田)的战士;但没有人知道“枪的来历”和“钢琴的典故”,这构成了叙事意义上的悬置——这首诗的秘密心脏。这些事物缄默,保持着客观与本性,读者试图寻找和获取现象背后的意义,然而并没有答案。《琴房》是一个谜语,但没有谜底。叙述者消失在词语之后,他一直是隐身的,没有展示其情感性、主观性和倾向性。在《叶辉的房子》里,诗人这样写道:“有没有这样一种鸟/在宽大的落地窗前,像诗人那样洞察/白云悠悠的镜像/语言内部的玻璃幕墙。”显然,诗人窥见了“语言内部”的“玻璃幕墙”,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是透明的,易于被忽略的。诗人必须拥有敏锐的触角才能感知日常奥秘的客观存在。
  在《大海与空枪》中,诗人写道:“一个手持空枪的人的出现/像一个危险的譬喻/接受意义不明的派遣。”这个“手持空枪的人”是必然要出现的,他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这是一个忧伤而轻度愤懑的诗人形象。他知道以这种方式现身喧嚣世界是不合时宜的。诗人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他意识到自己与时代的深切联系,但他清醒地保持着客观凝视的姿态。他属于阿甘本所言的“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那个宁愿冷眼旁观也拒绝下场或者被强行“代入剧中”的族类。也许他是那个坐在“琴房”中的人,他仅仅剩下一支枪,甚至“他手中紧紧攥着的/钢铁的枝蔓/不过是一杆空枪”,叙述者“拔剑四顾心茫然”,通过某种断裂和虚拟的介入,获取了与自己时代的奇异联系,同时代性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诗人给我们带来了永不消逝的时代印象与诗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