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四川展区。欧阳晨雨 摄
观众围观三星堆8号坑青铜人头像。 图据四川省文物局
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幅幅照片、一张张图表、一段段视频……2022年金秋,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开幕。展览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大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的“四川展区”出现在日前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中。这一展区如何全方位呈现“大美四川”的“奋进新时代”成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带你探访。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重大战略。四川展区与重庆展区相邻,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圆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沙盘,该创意来自“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主副屏则配合展示了成渝地区合力推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9方面取得的成效。
数据显示,两年多来,川渝强化双核联动、双城带动、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建立4级合作机制,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推出川渝通办事项311项,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显著。
如何将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如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在展览现场,一组组图片和实物给出了答案。
比如,崇州市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的图片,其背后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狠抓粮食扩面增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四川培育的优质种子实物也出现在展览现场。据介绍,四川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11个,水稻、油菜种子生产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夯实了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地位。
此外,来自四川的农业特色产品也亮相展览。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是四川的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川字号”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现场,“金沙江流域巨型水电站互动装置”的展示场景吸引了观众目光。
据介绍,四川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优势明显,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建成投用,全省已建水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一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5%以上。
除了“低碳发展”,还有“交通互联”。记者注意到,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川藏铁路建成通车的成都至雅安段、天府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建设的图片纷纷亮相现场。
数据显示,进出川大通道总量已达40条,“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通”全面实现,“蜀道畅”正加快迈进。
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聚变实验装置的实物模型,以及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实物模型,吸引着观众眼球。
据了解,“人造太阳”聚变实验装置使我国堆芯级等离子体研究及相关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核聚变堆建造打下坚实基础。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则是全球灵敏度最高的高能宇宙线探测装置,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此外,四川拥有亚洲最大航空风洞群、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参与承担了“大飞机”、“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孕育诞生了“歼-20”、“嫦娥五号”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等大国重器。
四川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绵阳)科技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如今的四川,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
一幅有关四姑娘山幺妹峰的图片,提醒着千年前诗圣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正在成都重现。
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四川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大熊猫图片以及仿照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两只大熊猫制作的“实物模型”,恰似佐证。公开报道显示,四川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四川森林蓄积量达19.16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
巨型直升机在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上空吊运大型机械,打通大凉山最后一条通村公路;美姑县甲谷村老百姓在科技人才帮扶下,种植的“大红袍”花椒喜获丰收;昭觉县的村民们跳起舞蹈,庆祝住进新房……一幅幅照片,见证了四川举全省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并将推出网上展馆。届时,观众可通过网络,360度全景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