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田园聚会图纸面象牙折扇 (约19世纪80年代)
西洋人物图与山水亭台图象牙折扇 (清乾隆晚期)
西洋人物故事图纸面兽骨折扇(19世纪)
庭院人物图与凤鸟花蝶图绸面象牙柄团扇 (清道光)
展览现场
扇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具,汇集着人类的审美意识、艺术创造与历史文化。而在其上千年的发展里,一种产自中国的外销扇尤为夺目。远渡重洋,又在欧洲扇起“中国风”,外销扇承载着精妙绝伦的制造工艺,既散发着迷人的西洋风情,又蕴含着浓厚的东方审美,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窗口。
在新春到来之际,你是否也想一睹外销扇的风采?1月12日,“广府外销扇:18-19世纪的中国风尚”在成都博物馆盛美来袭。本次展览精选97件(套)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经典藏品,在货通重洋的全球贸易背景中,展示扇艺纷呈的“中国制造”,倾情演绎外销扇所蕴含的中国风尚。该展览以扇为媒,带领观众步入一场荟萃东西的极致浪漫。
将时光倒回18至19世纪,走进一场盛大的欧洲宫廷宴会中,也许能够看到在装扮精致的妇人手中,正摇晃着一把做工考究的折扇。细看之下,会发现这把精美的扇子,来自遥远而美丽的中国。
原来,在18至19世纪的清代,广府外销扇风靡欧美。它们色彩艳丽、材质多样、纹饰繁美,在西方贵族中风靡一时。如今,在天府之国成都,人们也能在博物馆中一窥外销扇的“辉煌时代”。
“这也是这批扇子第一次离开广东,来到我们天府之国。在展览中,观众能够看到精美绝伦的图案,各种繁复的工艺,会让大家穿越到18至19世纪,见识那时广东工匠们超凡脱俗的手艺,还有中国贸易和中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展览执行策展人王苒滢说。
折扇在北宋时期被称为“聚头扇”“撒扇”,因携带方便而受到青睐,发展至明清时期迎来兴盛。而“外销扇”的兴起则得益于东西方之间海上航路的联通。
典雅古拙的累丝银扇、细腻精巧的纸面折扇、质薄轻盈的羽毛扇……走进位于成都博物馆三楼的展厅中,就仿佛穿越到了数百年前广东繁荣的贸易氛围中,无论是展厅中复原的广州扇子店铺的场景,还是墙壁上描绘的广州著名的十三行的街铺场面,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频繁的贸易往来。
据王苒滢介绍,在18至19世纪,随着东西方之间航路的联通,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球工艺品制造加工地,琳琅满目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走向世界,极尽繁华富丽的外销扇就是其中的翘楚。凭借广州匠人的潜心智慧和鬼斧神工的技艺,外销扇以奢华精美的外形折服欧洲上层社会,开启了中国外销扇的辉煌时代。
早在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便首次在中国订制了8万件扇子,此后订购量逐年增加,对西方的制扇业产生巨大冲击。百年后,中国外销扇销量更是达到峰值。据《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从广州出口的外销扇在1859年已达到700万件,其中不乏清乾隆和嘉庆年间的特色折扇。
在了解外销扇历史背景的同时,沿着展厅的线路走去,各种形态万千、姿态不一的精巧扇子,立即抢夺了观众的视线。这些扇子款式层出不穷,色调、质感不尽相同,色彩旖旎,有彩绘西洋园林、田园风光、树木花蝶,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纹饰精美,黑漆描金、烧蓝、刺绣,构图新颖别致,色彩奇巧绚丽,往往集多种工艺于一扇,极尽装点之能事。
据介绍,此次展览一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货通重洋”“扇艺纷呈”“中国风尚”。“第一个单元,主要是想从外销扇的历史背景去介绍,将它置身在18至19世纪全球性贸易背景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扇子的工艺,这一单元的扇子按照工艺、材质等因素区分,能让观众静静地欣赏扇面上的精美图案;第三单元‘中国风尚’,则是展示外销扇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想让观众认识到此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通过外销扇走向世界,全世界的人又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王苒滢介绍。
一把小小的方寸美扇,徐徐展开间,就打开了一个认识中国的窗口,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在这些外销扇中,不仅洋溢着迷人的西洋风情,更蕴含着浓厚的东方审美。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在欧洲风靡一时的“中国风”。
“现在大家谈论的‘中国风’,其实早在13世纪晚期就出现于欧洲了。18至19世纪,‘中国风’更在欧美国家发展至顶峰。”王苒滢说,在这一批精美的扇子中,也能看到东方的工艺技术与西方的审美需求不断碰撞、融合,新颖别致的外观造型不断涌现。在“中国风”的影响下,制作扇子的工匠以更显奢华感的檀香、金银、镀金累丝等名贵材质作为扇骨;以庭院风光、吉祥花鸟、彩绘动物等饱含浓郁“中国风”特色的元素作为扇面装饰。
在最后一个单元“中国风尚”中,重点展示了极具“中国风”的外销扇,从中可以看到在当时西方社会里盛行的迷人至极的中国风尚。不管是以绢质为扇面,绣以折枝花鸟纹的花鸟图绢面檀香木折扇,还是呈葵瓣形状,扇面缂出菊花蝴蝶图案的花蝶图缂丝木柄团扇……这些匠心独具、“中国风”满满的展品,都给西方人带去了无穷无尽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
“在这个单元的设计上,我们特别采用了红色为主的色调,更能体现‘中国风’。也与前面的黛紫、薄荷绿形成了反差。”展览展陈设计师段凯风介绍。
与此同时,展厅内还设计了许多可互动打卡的环节,譬如在第一单元就还原了18至19世纪欧洲宴会的场景,观众步入展厅中,就像穿越到数百年前,手持羽毛扇在宴会中摇曳生姿。
“在展陈设计中,没有用太多的图板和过于复杂的花纹。我们想让观众能够静下心来,近距离欣赏这些扇面上的精美图案以及绝妙工艺。”王苒滢表示,希望观众可以不用怀抱着参观历史文化展览的心态,而是把其当作一个精妙的工艺展去欣赏。“正如结语里所写到的那样,外销扇就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大家见识到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要看展的心情?据了解,《广府外销扇——18至19世纪的中国风尚》展览将从1月12日持续到3月31日,与蓉城的观众一同共度新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