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 家园

春天的诗与远方

华西社区报2023-03-03 00:02:08.0家园
  

□杨力

  小时候,每到春天,一家人围坐在乡下的瓦屋里吃饭,桌上摆好了“蒿子馍馍”、蒲公英猪骨汤、春笋烧肉,还有一大盘农家特色的“烩厚皮菜”。屋外田野清明,春光大好,屋内香气扑鼻。外公品着烧酒,外婆就会吟诗助兴:“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外公听罢就会似有不满点头给出评语:“得瑟!”——其实是变着花样夸外婆“臭美”。
  外公外婆小时候都读过私塾,没有少受唐诗宋词的浸染,后来外公做了村里的语文教员,时常在课堂上说一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励志诗词,少不更事的同学似懂非懂,但外公不急,外公说学识不压身,有墨水的人长大才会身轻如燕走进社会。
  多年后,父亲走进了社会,成了县上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一年下乡指导春耕,一位长几岁的壮汉执意请父亲到家中小歇。午饭时,壮汉端出春笋炒腊肉、凉拌枸杞芽,还有一罐蒲公英骨头汤,他指着屋外的大好春光,突然就说到了我外公。壮汉说:“有客来访、绕篱野菜、翩翩黄蝶,令人神往的恬静幽雅的山村生活,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古人规划好了。念小学时承蒙老师教诲熏陶,到今天才有彻悟,只有守护好青山绿水,让家乡美丽富饶,才有幸福的田园生活。”父亲听罢满足地闭上眼睛——诗词与文化传承的力量一定能让九泉之下的外公瞑目。
  又是一个春来早,我去当地的梨花沟采风。这儿有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但更吸引人的,是满山的“当家花旦”梨花。从古至今,梨花沟百姓爱梨树种梨树,太凡遇上婚庆、寿辰、满月、乔迁以及节庆喜事,村民都以栽种梨树为乐,以至于今天的梨花沟,方圆几公里的山沟里遍布大小梨树近十万株,每年春天一派“山光悦鸟性”的山野风光,吸引来无数的观光客。
  不过,梨花沟人更骄傲的是,这两年他们引进现代农业,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农特产品深加工,引导全村向绿色产业和农旅融合迈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那天,天空飞来一群春燕,梨花沟村年轻的第一书记随口吟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他眺望远方说到,1200年前的孟春,大诗人白居易到西湖赏景,一时兴之所致挥毫写下《钱塘湖春行》一诗,对西湖情有独钟的白居易,如果生活在今天,又来到春潮涌动的梨花沟,会不会来一首《梨花沟春行》直抒心意呢?
  这是诗词带来的美好胸臆,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一直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中,滋养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道德情操,这是外公外婆的念想,更是今人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