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清水畲族乡丰田村,白鹇在树上嬉戏。
暮春之晨,当阳光映照在海拔900多米的文笔山山头,林鸟躁动,山林又灵动起来了。文笔山位于我国南方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山下的水尾祭瀑布前,一只头顶黑红相间、身躯“银装素裹”的雄性白鹇信步跃上潭中石块,时而觅食,时而歇脚。
此时,一架架相机镜头“长炮筒”从瀑布旁的伪装网孔洞中伸出。瞄准、定格、拍摄,“突突突”一阵快门声过后,照片中白鹇那俏丽的身姿被“镶嵌”在飞流直下的“白练”之中。
“这里是非同凡响的观鸟拍摄点。”一位网名为“山羊”的美国观鸟爱好者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抓拍到的飞瀑“鹇”影。
瀑布的另一侧,脸庞瘦削的农家汉子熊启武难掩欣喜之情。
今年60岁的熊启武,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畬族乡丰田村人。他用8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这个生态观鸟点,现已成为国内独具魅力的观鸟“圣地”。
“丰田村山高路远,祖祖辈辈除了种田、种笋、外出打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熊启武告诉记者,前几年,看到城里人扛着相机“长枪短炮”往深山老林里钻,探寻鸟类的活动踪迹,他大受启发。“家乡水尾祭的飞流瀑布很美,如果能将长着长尾巴的白鹇引到瀑布下,供观鸟爱好者拍摄,一定大受欢迎。”熊启武说。
说干就干!每天风雨无阻地在瀑布前撒玉米引白鹇,经过两年的坚持,熊启武成功了。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鹇来到瀑布下觅食,海内外观鸟爱好者闻“鹇”而至。通过提供观鸟拍摄位,熊启武开始有了收入。而后,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吃住行服务并出售“山货”,让他在家门口赚到了钱。
“我国观鸟旅游业厚积薄发,呈现‘井喷’之势!”以野生鸟类摄影为主的生态门户网站“鸟网”创始人段文科对记者说。
“不仅节假日,一批珍稀鸟类的拍摄点平时也得提前预订拍摄位。”福建资深观鸟爱好者王乃珠说。
中国是世界上鸟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已发现1445种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394种。在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贯穿中国。
段文科介绍,目前我国已有上千家固定观鸟点,观鸟条件好的地方成立了观鸟协会或观鸟组织,鸟类爱好者达到1亿人以上。
4月下旬的一天,清晨的天空渐显出鱼肚白,草原上笼罩着一袭淡黄的薄纱。记者随同17名观鸟爱好者乘车前往大鸨拍摄点。
草原大鸨的晨光舞姿,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观鸟的一大亮点。作为陆地上会飞的体形最大的鸟类,大鸨现已列入易危、濒危及稀少物种名录,在我国存活近3000只。
当太阳渐渐露出红彤彤的脸庞,7只大鸨在晨光映衬下缓缓起舞,头上的羽毛闪着金光,煞是好看。记者不失时机地用相机抓拍到了大鸨发情时狂野的旋转画面,那遒劲的舞姿令人流连忘返。
拍摄的两个小时中,观鸟爱好者们前后5次邂逅到不同族群的大鸨。“鸟导”杨光告诉记者,当地栖息着百余只大鸨,周边的湖泊、湿地及广袤草场为大鸨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适宜大鸨家族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杨光原本从事俄语翻译,由于热爱大自然田园生活,7年前转行当起了职业“鸟导”。
如今,中国大江南北已经涌现出成百上千名乡村职业“鸟导”。他们为各种水生和陆生鸟类投放食物,依托生态观鸟平台源源不断地吸引海内外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摄影,为他们提供车辆、农家饭菜、民宿、特色农产品等服务。
福建观鸟爱好者蔡卫和最大的梦想,是“拍尽中国所有的鸟种”,将影像资料留给后人。退休后,他的观鸟足迹遍布全国,前后拍摄了近900个鸟种。
“珍稀鸟种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具有鸟类‘明星’效应。”蔡卫和说,中国珍稀鸟类品种多,这是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是蔡卫和频繁光顾的地方,他曾在一年间前来拍摄30多次。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在此停歇的迁徙水鸟有152个鸟种,年均超5万只。这其中,蔡卫和最为关注的是重返该湿地的3种珍稀鸟类: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
江西婺源的黄喉噪鹛,云南盈江犀鸟谷的犀鸟、灰孔雀雉、黑鹇,河南罗山董寨的白冠长尾雉、白腹隼雕,广西龙州县弄岗村的长尾阔嘴鸟、印支绿鹊,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的乌林鸮、长尾林鸮、猛鸮、纵纹腹小鸮、鬼鸮和雕鸮等猛禽,江苏盐城滩涂湿地的丹顶鹤……目前,我国1000多个特色观鸟旅游目的地,覆盖了200多个极具欣赏价值的野生珍稀鸟种。这些闻名全国的“明星鸟”,让观鸟爱好者趋之若鹜。
近年来,我国观鸟旅游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业内人士分析,鸟类爱好者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网络便利快捷、鸟类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等因素,共同助推观鸟旅游由小众需求发展为风靡全国的新业态。
文图据《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