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博物志

先秦重器秦公钟:春秋时期早期秦文化的见证者

华西都市报2023-07-05 04:16:58.0博物志

秦公镈

秦公钟

  正在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上展出的秦公钟,是1949年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文物纹饰优美、制作精良,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那么,秦公钟的铭文记述了怎样的故事,又有哪些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日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王竑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讲述了这件文物的重要意义。

记载秦国开国史和郡县制

  秦公钟的铭文有135字,与秦公镈上的铭文相同,记载了秦人的开国史,包括先祖襄公“赏宅受国”和文公、静公、宪公治国安邦的业绩。王竑介绍,“秦人立国是从西周灭亡开始的。我们能够从铭文中知道秦公钟的主人是秦武公,这组编钟是秦武公为了祭祀先祖而作,他将自己对祖先说的话记在了钟身上。同时,我们还能从铭文信息中得知,秦武公的夫人是姬姓贵族,由此推断出秦人和姬姓周人以婚姻形成政治联盟。相比于其他六国,秦国起步较晚,秦人在西周灭亡时才成为诸侯,为了增强实力,与中原诸国抗衡,秦武公选择了与周人联姻。”
  秦公钟铸于秦武公初年,距今已2700余年。铭文中的时任秦公是精明能干的国君,他广聚人才,征服周围的部族方国,与文献中记载的秦武公事迹吻合。“秦武公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作为的人,其能力不亚于秦始皇。西周时期,国家的管理采用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下的分封制,秦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体制,对地方采用设县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模式,是当时普遍推行郡县制的具体体现。秦国的郡县制是从秦武公开始的,他将新开拓的疆域划分为县,县令直接由秦王任命,从而强化了国家的实力。”王竑认为,考古发现对历史记载起到验证作用,同时也能够证明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铭文字体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

  王竑说,“在秦人发展的历史中,秦公钟上的文字属于早期文字,比石鼓文成熟了许多。从字体上来讲,秦公钟的铭文书法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钟和镈上的铭文字体隽永灵秀,起笔重落笔轻,落笔处纤细而尖锐。这种铭文字体处于大篆向小篆过渡的阶段,是春秋初期秦篆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件秦公钟为一组编钟,形制、纹饰沿袭了西周后期的编钟风格,最大的通高48厘米,重24公斤,最小的通高27.6厘米,重6公斤。秦公钟鼓部饰有对称的两个顾首龙纹,鼓中部饰有相对的凤鸟纹,那么这些纹饰有何特殊含义?王竑告诉记者:“钟是中华民族古代特有的打击乐器,而合瓦形的钟为‘双击频’乐器,秦公钟鼓部和侧面的纹饰实际上是标音符号。敲击钟的正鼓和侧鼓会产生不同乐音,实现了‘一钟双音’,这是古代中国在音乐科技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大大节约了制作成本,利用最少的乐器数量,完成复杂的音乐演奏。”

体现了礼乐文明的特点

  编钟在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秦公钟作为春秋秦国的青铜乐器,主要用于祭祀祖先的场合。王竑认为,在中国礼乐文明中,“礼”和“乐”是不能分割的,“‘礼’象征的是规矩,这些规矩森严肃穆,规定了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乐’起到了调和作用。在青铜编钟的铭文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和’字,实际上古人用音乐来协调不和谐的地方,因此秦公钟在礼乐文明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王竑还提到,秦人通过祭祀寻求中原文化的认同,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学习了周人的礼乐文明,秦人的语言、文字、乐器等方面都体现了礼乐文明的特点。
  秦公钟出土于陕西宝鸡陈仓区太公庙,处在宝鸡、眉县和岐山相邻处,根据文献记载,这里是春秋早期秦都平阳。秦公钟的出土为考察平阳提供了重要线索,是已经发现的春秋秦国文物中最重要的一批,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