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四川

“一代循吏”立下李氏家族家规

华西都市报2023-07-31 03:16:36.0四川

“李拔馆”展出的宣传资料。

李拔馆

李佳夫妇

  

李氏家族家规
为官当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教子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传家当耕读勤俭、孝悌为本。

  中国古代,奉公守法的官吏被称之为“循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官、好官。
  清乾隆年间,籍贯乐山犍为县的李拔曾先后在湖北、福建、湖南等地做知县、知府,不管在哪里主政,他都常忧百姓疾苦,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造福一方,被誉为“一代循吏”。
  李拔为后人立下的家规,260多年来一直被李氏族人践行、传承。7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犍为县采访了李拔后人。

“一代循吏”为百姓谋福利勤政清廉

  犍为县文庙旁有条街叫“文林街”,意即“文人如林”,因为这条街出了李拔及其族人。
  李拔38岁中进士,继而在湖北、福建、湖南等地做官,先后任长阳、钟祥、江夏知县,衡州、永川、岳阳、汉阳府同知,福宁、福州、长沙知府等等。在长阳,他兴修水利、重教育,除暴安良;在福宁(今福建宁德),首开种玉米棉花、种桑养蚕先例;在湖北,率众整治长江……
  李拔做官二十余年,政绩斐然,深得朝廷信任,曾五次得到乾隆皇帝召见。当他从福宁知府调任福州知府兼理海防时,福宁百姓不让他走、福州百姓则盼着他来,留下“两郡争守”佳话。62岁时,李拔因积劳过度去世。
  李拔为官勤政、清正廉洁。宁德、福鼎、福安、霞浦4个县修建城池需银820余两,他带头捐了200两;有人想花钱买官,派人送来书信和500两银子,李拔当众烧毁书信,拒绝了银子……李拔曾把做官与榕树对比,“榕为大木,犹荫十亩”,“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闽东历史清廉人物荟》称李拔为“一代循吏”。
  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李拔因父母相继去世,返乡奔丧。其间,他召集族人修建祠堂、撰修了一套共六卷的《李氏族谱》。李拔为李氏家族立下的家规,散见于各卷族谱,其核心是孝悌、勤俭、敬法、治心、修身等,归纳起来包括:为官当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教子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传家当耕读勤俭、孝悌为本。

践行家规 家族诞生多个杰出人才

  从1763年李拔立下家规开始,260多年来,李氏家族后人一直在践行着家规,并因此诞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
  李拔长子李元模,孙子李锦源、李宗濂,全都高中进士,创造了“一门四进士”的奇迹。据《犍为县志》记载,清代犍为县一共出了9个文进士,李拔祖孙三代就占了4个;李氏后人中,有6人分别在8个地方担任过知县,个个都像他们的先祖李拔一样,勤政清廉。
  李 拔 的 第 七 代 孙 李 道 熙(1920年-2007年),著名书画家,嘉州画派创始人之一,曾任乐山美协主席;第八代孙女李怒云,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始人,曾任职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副司长。
  现在,李拔及李氏家规在当地已经产生深远影响。李拔的生平故事、廉政事迹、李氏家规,被当地政府以浮雕作品的形式广为宣传。“李拔馆”已成为犍为县乃至乐山市党风廉政教育、青少年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自“李拔馆”开馆以来,全县各单位(部门)已组织党员干部职工8000余人次现场学习,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前往打卡参观。

传承家规 8岁孩子能流畅背诵家规

  李佳,李拔的第九代孙女。7月24日,在犍为县文庙内的“李拔研究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李佳及其丈夫赖金普。
  犍为李拔研究会是李怒云、李佳、赖金普等后裔及家人,联合热心研究李拔文化的犍为籍贤德人士,在犍为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19年9月6日成立的民间社团,现有成员76人。李佳介绍,研究会成立三年多来,对李拔清正廉洁的品格、文学修养、书法艺术、为官之道、为民意识等方面开展了收集、整理、研究和撰写成册。
  研究会成立前的2010年冬天,听说九井乡干坝子的李氏族人李人德,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六本《犍为贻清堂李氏家谱》,李佳夫妇当即开车前往。看到历经沧桑、封面与封底破损严重的家谱,李佳夫妇借出后马上花了近千元复印了两套存留。“家谱中,李拔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儿孙后辈,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求学、坦坦荡荡做人,要坚守不争、不欺的底线。”李佳说,就是在今天,这些话依然具有耀眼的光芒。
  《犍为贻清堂李氏家谱》被李氏族人视为珍宝,从高中语文教师岗位退休的赖金普,花了整整12年时间整理,抄录、校对、断句、翻译,“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家谱中,李拔写了一首220字的五言诗《谱·成书训示后》。“祖德蟠根重,家声世胄良。箕裘非易绍,儿曹当自强。澄心先洁白,动履叶安详。性天勤顾諟,器识阔汪洋。亲师兼择友,黾勉事青箱……”赖金普说,李拔的这首诗,可说是过去家教的典范,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当下的子女教育不乏积极意义。
  “六本李氏家谱不能背完,但这首诗一定要背。”李佳要求儿子赖柯宇学会背诵这首诗。如今,8岁的赖柯宇已能流畅背完先祖的这首诗。

茉莉花香 李拔善举惠及无数乡邻

  犍为县是仅次于广西横县的中国茉莉花第二大产区。全县种有8.6万亩茉莉花,2022年产量2.15万吨,产值达7.7亿元。
  犍为县清溪镇洛江村大量种植茉莉花。从镇长吴小洪到村支书龙洪东、村民李玉兰、王清盛,都知道茉莉花是李拔从福建带过来的。四川省炒花甘露茗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刚,家族以生产、销售茉莉花茶为业,他说,对于李拔,程氏家族一直心存感激:“两百多年来,茉莉花都在惠及我们家族、惠及整个犍为。”
  茉莉花的花朵洁白玉润、清香淡雅,如同李拔和他立下的家规,流淌在犍为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永世芬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