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手韩悦在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中。
8月7日,王正行在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回球。 新华社发
8月7日傍晚6点,昏暗的灯光下,一首《成都》响起,观众席上,一个个手机闪光灯点亮了成都双流体育中心。当晚,成都大运会羽毛球单项决赛正式开赛,男单、男双、女单、女双、混双将分别决出金牌。
“2:0,中国男单选手王正行战胜泰国选手帕尼查蓬·提拉萨库!”当胜利的声音响起,意味着成都大运会,中国羽毛球队拿下4金3银1铜的好成绩。
“中国队!最棒!”中国队胜利时刻,观众席瞬间燃爆,尖叫声响彻双流体育中心上空。夺得4金3银1铜的好成绩,中国队如何做到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中国羽毛球队队员,从四个关键词,看他们夺冠背后的故事。
不熟悉场馆、情绪紧张、需要时间适应对手的策略……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大了羽毛球运动员的压力,如何缓解紧张的情绪?
作为混合团体赛中的男单选手,王正行在最近几次的挑战赛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是中国队的种子选手,但在预赛第二场,他0:2不敌泰国选手贾姆斯里。在哪跌倒就在哪站起来,8月2日上午举行的半决赛,王正行再次对战贾姆斯里,这次,他以2:0拿下赛点。
“我感觉我自信果断了很多。”王正行说,两天时间,通过看录像资料,在教练的心理和战术指导及调整下,现在打球会更加果断。拿下赛点的那一刻,王正行双膝跪地,大吼一声释放了自己所有的压力,他说,不想再输给贾姆斯里一次。
你扣我接,你推我回……相比起之前的焦灼,女子双打决赛,两队中国选手之间的较量更像是一场表演赛,球从一边到另一边,竟能来来回回30下。
不错的状态背后,是不断的调整和适应,8月2日,中国选手刘玄炫、李汶妹在羽毛球混合团体决赛中以12:21、25:27不敌中华台北选手李佳馨、邓淳薰。但在随后的比赛中,她们找回了状态,女双半决赛中以21:10、21:11的大比分战胜日本选手。
“我觉得同伴之间的信任很重要。”女双决赛,李汶妹和刘玄炫以2:1击败队友杜玥、夏玉婷夺冠。在接受采访时,她们眼含泪光,此刻她们用汗水和泪水证明了自己。李汶妹说,8月2日以来,两人不断用逗笑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压力,“我们已经跌到底了,放好心态,该打就打,不要犹豫,反而打得更好了。”
从7月30日羽毛球赛开赛以来,三场预赛、一场半决赛、一场决赛,中国选手韩悦只缺席了一场,是当之无愧的“拼王”。7月29日晚上8点抵达成都的她,第二天上午9点就抵达现场为球队加油。下午对阵巴西,作为三号女单选手,她以21:7和21:6击败席尔瓦,为中国队拿下一分。
8月4日,在混合团体赛结束,一天的短暂调整后,羽毛球单项比赛全面展开。由于单项赛只进行4天,赛程比较紧凑,部分球员需要一天双赛,兼项的球员甚至有可能面临一天四赛,对球员的体能提出较高要求。
8月6日,在女子双打半决赛上,中国选手杜玥、夏玉婷对阵泰国选手,从杜玥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态,在前一天打了四场比赛的情况下,当天又连战三场,高强度的比赛让杜玥的体力消耗很大。“确实体力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战术上改变了策略,今天我们通过战术上的变化,最终赢得了比赛。”
“她那么累,当然自己要撑起来。”这一天,夏玉婷非常勇猛,连续扣球没有断过,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队友的相互协作、扶持,是这场比赛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
一把羽毛球拍可以是什么?可以是比赛工具,可以是力量的承载器,还可以象征着国际友谊的传递。
8月4日,单项赛首轮,众多来自美洲、非洲等羽毛球水平相对靠后地区的选手亮相。赛场上,一个温暖的瞬间让人印象深刻。
王正行在赛场上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来自乌干达的阿莫斯。比赛期间,阿莫斯的球拍线断了,但他仅带了一把球拍,在他左顾右盼不知所措时,一把球拍从另一边递了过来,原来是王正行,他没有多想,马上从自己的球包里拿出一支球拍递给阿莫斯,让比赛得以继续进行。全场比赛结束后,王正行把球拍送给了阿莫斯,阿莫斯高兴地与王正行拥抱致谢。
大运会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参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舞台。
“中国队!雄起!”“王正行,一定行!”“何济霆、韩悦加油!”看台上,观众的眼睛随着羽毛球左右转动,现场的一声“加油”,立即能引来观众的齐声呐喊,听到更多的,是中国队赢球后那整齐的叫“好”声。
这样的氛围同样影响着中国队员们,在主场,中国队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整体氛围太棒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参加过这种大型比赛了,尤其是有这么多观众,成都人民特别热情,这对我们提升兴奋度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采访,何济霆不止一次对成都的比赛氛围表达自己的喜欢,在他看来,赢球和这样的氛围密不可分。
和何济霆不同,韩悦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观众的感谢,在每次赢球后,她都会面对观众席,握紧拳头,仰天长啸一声,她说一方面是释放和激励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展现她的精气神和拼搏精神。
5个多小时,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成都大运会羽毛球赛全部完赛,是结束,也是开始,带着梦想,中国羽毛球队将走向更多国际舞台,一起期待他们未来的表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新晋“蛙王”覃海洋,在不久前结束的福冈游泳世锦赛上成就男子蛙泳“三冠王”壮举。
昔日“蛙王”戚烈云,66年前曾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是中国首位游泳世界纪录创造者。
7日,成都大运会游泳项目收官日上,覃海洋带领中国队站上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的最高领奖台。覃海洋的成都大运会个人收获定格在5金。
同期在福冈举行的世界游泳大师赛上,戚烈云亮相男子85-89岁年龄组100米蛙泳,在覃海洋世锦赛打破男子200米蛙泳世界纪录夺冠的同一条泳道中,摘得铜牌。
两代中国“蛙王”联手上演了一场隔空争锋并相互致敬的好戏。
1957年5月1日,戚烈云以1分11秒6的成绩创造了男子100米蛙泳的新世界纪录,这是中国游泳运动员创造的第一项世界纪录。2013年,戚烈云入选世界游泳名人堂,他和穆成宽、穆祥雄父子以及吴传玉等人共同构成了中国游泳遥远却辉煌的历史记忆。
从100米到200米蛙泳,说起这两项相隔66年的、刻下“中国游泳”印记的世界纪录,戚烈云对奥运冠军、泳神俱乐部理事乐靖宜说:“从我当年打破世界纪录,到覃海洋打破世界纪录,男子蛙泳对中国游泳有着特殊的意义。66年前,我们那代人就是从这个项目起步,登上世界最高峰,66年后,年轻一代运动员再攀高峰。”
覃海洋一直在努力追寻前辈的脚步。“我从小练习游泳,就知道戚烈云、穆祥雄等中国游泳前辈们的事迹。热烈祝贺戚爷爷收获一枚世界大师赛奖牌,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我们后辈运动员学习的楷模和追求的目标。”
福冈世界游泳大师赛另一个场馆中,戚烈云的妻子戴丽华在女子80-84岁年龄组100米蛙泳获得冠军。20世纪50年代,戴丽华曾创造多项全国纪录,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子游泳运动员中的领军人物。
得知戚烈云、戴丽华伉俪现在每周要游泳4次,每次都游90分钟后,覃海洋由衷敬佩:“祝戚爷爷和戴奶奶身体健康,游到100岁!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游泳再创辉煌。”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