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枫
《逍遥仙儿》
自小在北京城长大的作家石一枫热衷于用小说讲述北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也被评论者称为是北京“新世情”小说或“新北京味写作”。他曾凭借中篇《世间已无陈金芳》在2018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近日,石一枫的最新小说《逍遥仙儿》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一家书店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书中围绕北京三个家庭的育儿征途,呈现出各家的欢喜哀愁,勾画出一幅当下众生相。“海淀鸡娃”名满天下,却与“减负”政策撞个满怀。石一枫塑造了“典型家长”王大莲与苏雅纹,一起展现了名牌小学里“家长群的怪现状”。而在经历了自我体认、自我确证的挣扎之后,人们发现了返璞归真的温情可能。小说看上去是围绕三个家庭的教育展开,实际上更大的主题是对于“人”,对于每个人自我的成长,尤其是女性自我的成长。
在新书发布会上,石一枫与作家张悦然、北京四中初中语文教师吴丹丹等人有一番对谈。谈及创作《逍遥仙儿》这部跟教育题材有关的小说的契机源头,石一枫坦言是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开始的,“我刚开始带着孩子上各种班的时候就想,我将来有可能写一部跟小朋友教育有关的小说。过了几年,果然写了这么一部小说,这是生活赐予我们作家的经历。《逍遥仙儿》这部小说反映了我一贯的创作追求:从最新鲜的生活、最贴近日常的生活里找到创作资源,然后从我们身边最新发生的事里总结出一点点小心得,一点点小想法。如果这个想法是独特的,是有新意的,那么我觉得,这篇小说就没有白写。”
张悦然在阅读《逍遥仙儿》之后发现,男主人公是一位观察者,他的身份是导演,是一个拿着摄影机的人,他在记录,在用他的视角引导大家看一个关于教育的影片或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女性,两个母亲。“石一枫的女性角色都很有特点,比如小说里的王大莲与苏雅纹,这两个女性的差异很有意思,但是教育这件事情最可怕的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走同样的路,去追求同样的东西,上同样的辅导班,请同样的老师。当我们承认这些人这么千奇百怪,这么不同,但是他们一定要把自己和孩子按在一个模子里时,我们会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一种荒诞。”张悦然还说,《逍遥仙儿》的背后有着“石一枫式”的温暖,小说的最后可以落在一个让人感到慰藉的地方,人和人最终会找到相同的部分,彼此认同,彼此谅解。
来自教育一线的吴丹丹,更多关注到的是学生的成长,“社会上每一点小小的波澜对学生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有时我们评价一个孩子会用一些特点概括他,比如活泼、内向等等,但是当看到一些学生坐在你面前,用大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他们是那么单纯,同时又是那么丰富复杂,我就觉得要把他当成完整的人看待。每个人都是组成孩子教育环境的一部分,而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常说内驱力,内驱力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周围各种各样的环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