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行游

镇江锅盖面

华西都市报2023-08-17 02:55:00.0行游
  

□东河苇
  了解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地域的生活气息,应该到它的街头巷尾去走一走,听一听市井之声,尝一尝小摊小吃,方能接地气得韵味。
  镇江是一座千年古城,一碗锅盖面是这座城市的胎记。这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草根美食,不仅代表着镇江的饮食习惯,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
  据史书记载,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世族大家为避战祸南渡长江,饮食习惯也随之迁徙而来,中原地区的面食文化与镇江本地的饮食习惯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镇江锅盖面。
  锅盖面顾名思义,面中真的有锅盖。至于为什么要在煮面的锅里放个小锅盖,民间传有好几个典故,其中一个跟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大意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面店吃面条,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乾隆吃了直夸“味道不错”,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
  锅盖面另一个特色就是各种丰富多样的浇头,猪肝、腰花、鱼……每一种浇头都会让食客有不同的体验:有的是在面锅里汆烫的,须臾间离锅,吃的是一口鲜嫩;有的是现点现炒,旺火猛攻,吃的是那口焦香的锅气。哪怕是点一碗“光面”,也有豆芽香干韭菜芹菜碎等“底料”,绝不是清汤寡水的白面。
  但锅盖面的精髓却不在这些典故传说和美味浇头上,而在于那一碗加了酱油的红汤。锅盖面中放的酱油都是各个面馆自己做的,每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秘方。而加在碗里的一块熬得脂香四溢的猪板油是最重要的灵魂,注定成为流淌在人们血液里的最温暖的记忆。
  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运河“十”字交汇的南口门,自古以来即是漕运、水运枢纽城市,在码头讨生活的贩夫走卒甚多,底层劳动者干的一般都是体力活,消耗量大,但收入有限,需要廉价实惠的食物补充营养。加了猪板油的锅盖面,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盐分,挑两筷子拌匀,一口下去油润水滑鲜香开胃,简直就有吃了一碗大肉面的感觉,“哧溜哧溜”撸完,嘴一抹,接着“苦钱”(干活)。
  食物的气质,有时候就代表着人的气质,镇江锅盖面油重料足,经济实惠,也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气质。镇江人民对于锅盖面的喜爱溢于言表,街头巷尾各种面店层出不穷,老字号、连锁店、夫妻店……但凡好的面店都人潮如涌,店面往往不大,老板就是下面的师傅,灶台烟熏火燎,桌椅油渍呱哒,这样的苍蝇小馆,却往往有着这个城市最地道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