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月24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8月24日,在日本东京的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民众手举“不要用放射性物质污染海洋”的标语抗议。
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
当地时间24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2时)许,东京电力公司操作人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监控室通过远程操作启动水泵,开始排放核污染水。
按照东电公司的排海计划,接下来的17天,东电公司将每天排放约460吨核污染水,之后逐渐增加排放量。东电公司2023年度计划排放3万余吨核污染水,相当于排空30个储水罐。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目前储存的核污染水约134万吨,每天还在产生新的核污染水。
日本全国农业合作协会联合会的藤村妙子表示,排海可能持续30年,这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福岛第一核电站自2011年3月发生严重事故以来,因用水冷却熔毁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过,每天产生大量高浓度核污染水。2013年3月,东电处理核污染水的关键设施“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投入试运行,但此后不断出现问题。
自从ALPS投入运行后,日方就把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事实上,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储水罐里的134万多立方米核污染水中,133万多立方米已经过ALPS处理,但达到东电定义的“处理水”标准的只占约三成,未达标的所谓“处理过程水”占比约七成。另有近9000立方米核污染水尚未经过ALPS处理。
早在2013年12月,日本核能主管部门经济产业省就设立工作小组就“处理水”排放问题进行技术探讨。2016年6月,该工作小组发布报告称,经过对海洋排放、地下掩埋(加入水泥等固化后埋入地下)、地层注入(用管道注入地层深处)、蒸汽释放(气化为水蒸汽排入大气)、氢气释放(电解为氢气排入大气)等5种方法的评估,将“处理水”稀释后排海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这份报告为后来的排海方案定了调。2021年4月,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意见,单方面宣布将在2023年实施核污染水排海。此后,排海准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2021年12月,东电向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交处理水排海设备施工计划;2022年7月,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批准该计划;今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确认将于“春夏之际”实施排海;6月26日,东电宣布排海设备建造完成;7月7日,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将排海设施验收“合格证”交付东电。
今年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访问日本,将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呈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报告认为日本排海方案总体上“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日方因此宣称方案安全性已获“权威认证”。
然而,日方在正式授权IAEA评估前,早就围绕“认证牌”开始相关布局。
2013年4月,即ALPS投入试运行后不久,日本政府便邀请IAEA考察团前往福岛,当时的IAEA总干事是日本人天野之弥。在格罗西2019年12月接替病故的天野之弥出任IAEA总干事后,日本继续对IAEA做工作。
《东京新闻》报道指出,日本政府过去向IAEA支付了巨额分摊费用和其他款项,日本政府多个部门向IAEA派遣了人员,这些因素不可避免会对IAEA在评估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计划的安全性时产生影响。
参加IAEA对福岛“ALPS处理水”排海问题评估技术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刘森林研究员表示,IAEA秘书处曾就评估报告草案征求技术工作组专家意见,但留给专家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而且专家意见仅供参考。IAEA秘书处收到反馈意见后,也未与各方专家就报告修改及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讨论协商,就仓促发布该报告。
外交部发言人24日就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发表谈话,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这一错误行为。
日方所作所为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将伤痛延续给人类的子孙后代,成为生态环境破坏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和环境权,违背自身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24日就日方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向日本外务事务次官冈野正敬提出严正抗议。
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表示,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通过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