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们在桥下运动公园打篮球。
纵深感极强的高架桥下,红蓝相间的色彩让顶部空间明亮起来;地面,一字排开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5人制足球场向东延伸,根据场地的不同变换着地面的色彩,让这里成为了标准、专业的运动空间。
这里是成都龙泉驿区柏合街道立足主城功能片区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活化桥下闲置资源刚刚打造出来的东山运动公园。近日,公园刚开始试运营,就吸引了不少喜爱运动的市民。据悉,9月9日,这里正式对外营业后周边居民可免费或低偿使用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馆、搏击等体育场馆。
桥下空间全长527米,前端是休闲、服务区,向东是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等运动空间,还有健身房、搏击馆、平衡车场等,面积共计约1.2万平方米。说起这个刚打造好的运动公园,项目建设和运营方负责人姚天均如数家珍。
作为柏合街道打造主城片区的重点项目,该运动公园借鉴了成都中心城区活化桥下闲置资源的先进案例,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维护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遴选有实力、有经验、有信誉的城市合伙人,政府零成本、社会资金全投入,总投资700余万元打造出这个综合性运动公园。
姚天均介绍,整个运动公园共设置标准化篮球场5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场9片、5人制足球场2个,还设置了健身房、搏击馆、平衡车场、泵道(由波浪形赛道以及弯墙组成的适用于轮滑、滑板等的小极限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
“对于我们居民来说,这是件大好事。”东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段莉霞感慨地说。打造前,桥下上万平方米的空间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社会车辆随意乱停不说,有时还会堆放一些大件垃圾,管理难度很大。如今,这儿摇身一变,以城市公共空间重新亮相,成为市民身边的运动角、休闲角和幸福角,深受居民喜爱。
成都大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城市的运动热潮依然高涨。建在桥下的运动公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宽阔的大桥都能从容遮挡住烈日或雨水,让运动空间真正做到“全年无休”。
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虽然当天在下雨,篮球场上依然有市民忙着运球、投篮、拣球、再投,密密的汗珠爬满额头。“附近没有专业运动场,这里建好后,太方便了。”杨春勇是一位运动爱好者,长久以来苦于小区附近没有专业球场找不到锻炼的地方,而运动公园的出现让他有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作为建在东山社区的运动公园,除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外,这里每天9:00至13:30免费向东山社区居民开放,居民凭相关证件即可入园。针对东山社区以外的市民,除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外,每天9:00至15:00,每人每次支付10元即可进入公园运动。
“运动公园正式投运后,除了为居民提供丰富的运动空间,还将策划开展一系列社区运动会、篮球、足球比赛等活动,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东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促进体育赋能城市“金角银边”,积极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柏合街道城市更新办主任黎文武表示,东山运动公园正是街道立足主城功能片区建设、丰富居民文化休闲生活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周边10余万居民提供了运动空间,也为大运会后持续推动全民运动、全民健身提供了更多可能。变废为宝、挖潜赋能,不断丰富城市建设内涵、承载市民运动健康生活——这样的空间,正在龙泉驿不断开发出来,惠及更多的市民群众。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