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9月11日晚,当事人张先生在微博发文表示,他已于9月5日回国,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一直未能发文。
张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后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他因经济困难求职。经介绍,他以为要去新加坡从事翻译工作,但最终被骗至缅甸妙瓦底诈骗园区,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他当初是如何被骗的,又是如何获救回国的?记者对话了张先生。
张先生说,他本来在江西庐山植物园工作。2022年,因家人生病面临经济困难,国内没有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就想去国外看看。
最初,他在网上通过中介,得知新加坡一家公司招聘客服人员,相关流程和手续看起来很正规。当时新加坡的入境流程较为复杂,签证迟迟未能下来,此时他被中介告知,招聘公司在泰国还有一家分公司。抵达泰国后,中介通过各种手段打消他的疑虑,并承诺到公司后可预支一笔钱。
记者:你怎么从泰国抵达缅甸的?
张先生:事发地妙瓦底位于缅甸东南部,与泰国仅隔一条小河,与网传的缅北相隔甚远。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那条河就是缅泰的界河。他们从来都没有提过缅甸,一直跟我说是泰国。当我意识到被骗的时候,已经在缅甸的公司里了。缅北、缅东,两个地区的诈骗模式、诈骗对象差别巨大。由于缅甸电诈案件报道很多,诈骗园区在招聘时,通常以赴泰国工作为诱饵,避免提及缅甸。
张先生说,进入诈骗园区后,他被安排负责和客户聊天,就是在电脑聊天软件里打字,因为那个诈骗园区不涉及电话诈骗。
记者: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主要销售什么?
张先生:我是做数字货币“ 杀猪盘”,也就是骗别人投资,面向海外群体,比如欧美国家,包括华人华侨。我们会用翻译软件,即便不会英语,也可以用软件跟外国人沟通。园区内部分工明确,被骗者进来后会被要求边培训边上岗。有人负责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寻找客户,有人负责通过网络聊天留住客户。他们事先会提供一些诈骗成功案例所用的话术,让我们每天学习。一般我们会伪装成女性,和欧美男性聊天,先从感情入手,后面代入投资。
记者:有具体的对话模式吗?
张先生:我们要跟客户套近乎,一开始会谎称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和客户在同一个地方,然后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资产状况。
记者:成功率高吗?
张先生:一开始成功率高,后来越来越低,公司每个月的业绩都在下滑。
记者:你在网上操作的时候,有人监视吗?
张先生:他们有一个岗位叫“制度督导”,专门负责监督我们工作,会每天进行巡逻。
张先生所在的诈骗园区是全封闭模式,所有人都被限制人身自由。可以定期和家人通电话,但必须在指定的时间,由专人看管才能进行。他每天晚上10点上班,次日下午3点下班,住在8人间的宿舍里。
张先生说,里面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中国人,文化层次是初、高中学历,业绩好会晋升。
记者:怎么评价业绩好不好?
张先生:主要看每天是不是能加到有钱的客户。
记者:您在里面被打过吗?
张先生:我因为和家人通信时提到诈骗,而被打过。他们觉得泄露了园区的机密,把我关了一个多月。虽然我没有遭受过严重的虐待,但是我听说有一些逃跑被抓回去的人,被打得非常惨。
记者:他们会发工资吗?
张先生:刚进园区的人,第一个月会给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的钱。后面只有帮他们骗到钱,他们才会给你发提成,不然一分钱都没有,我只拿到了第一个月的钱。园区里面有超市,但物价非常高,基本上是外面的四五倍。
进入园区后,张先生的手机和证件被收走,理由是公司保密需要。后来,张先生发现用电脑可以安装手机模拟器,于是发邮件向国内家人求救。随着国内舆论的关注,园区方面认为他是个“烫手山芋”,最终要求他的家人交5.9万元赎金,可以把他送出园区。
张先生说:“之前园区还开出12万元赎金的要求,家人一直没有转账成功。他们威胁说会把我卖到其他地方,如果真的被卖掉的话,我可能几年都出不去了,那时候是非常绝望的。”
8月24日,张先生在通过签字、录像等方式承认自己自愿进入园区后,被园区的车送到泰缅边境,入境泰国后,乘坐另一辆车到达酒店。他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手机和电话卡,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取得联系。因为泰国签证逾期,泰国警方将其移交给移民局。
9月5日清晨6点,张先生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