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为助力推动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巡讲(成都站)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举行。本次活动以“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青少年科幻创作探例”为主题,为众多科幻爱好者带来一场关于青少年科幻文学创作的交流。
资深科幻作家何夕、国内首个科幻博士姜振宇、少儿科幻作家何明瀚、“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岑叶明等人参加此次沙龙活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欧阳子毅,“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吕珈瑶以视频录像方式参加活动。
连续获得两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小作者吕珈瑶,分享了自己的长篇科幻小说《2318:AI觉醒》。另一名获奖者、科幻小作家欧阳子毅的长篇科幻小说《起点》则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岑叶明分享了他的获奖长篇科幻小说《远大征程》。
姜振宇认真研读了三位科幻小作家的小说文本,评价这三部长篇科幻小说故事“好看”,人物立体,科学设定硬核,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境界。
何夕表示,这些小作者们关心的问题、文学创作的视野,实际上和成熟的作家有高度的重合性,这说明小作者的眼界很开阔,紧跟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他认为,青少年科幻创作的深度和高度,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科幻。何夕说,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热点的吸引,创作时也会不自觉地跟随热点进行创作,最终就产生出了很多相似题材的作品。想要避免同质化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何明瀚建议青少年作者们要更加关注身边的小事,“孩子们的世界只有孩子们最了解,这是你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