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道遗存。张杰摄
采访团在达州万源市鹰背乡寻找荔枝道遗存。
“加急,快快闪开!”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的某一天,随着响亮的马蹄声,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匹加鞭快马,伴随着滚滚烟尘而来。不过,它传递的可能并不是十万火急的战报,而是杨贵妃爱吃的新鲜荔枝。
当时,荔枝被列为朝廷贡果。从产地摘下,荔枝被装进竹筒保鲜,交给驿使,途经驿站,换人换马不换物,以接力“特快专递”方式送往长安。这个100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成为后世书写、发挥想象的对象。
《新唐书·杨贵妃传》中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正是史书上这段文献记载,成为之后一条蜀道命名的来源:原名为洋巴道的川陕蜀道,在后世被命名为“荔枝道”,传播影响深远。
9月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走进荔枝道,探寻笼罩在荔枝道上的诸多谜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