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花岑寂,却有水仙凌波开。每当春节临近,我便会想起窗台上的水仙,想到黄庭坚的那句诗:“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喜爱上水仙的呢?大抵是年少读书时吧。有一年寒假,受邀去同学家玩耍。同学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有一间藏书万册的书房。我怯懦地走进去,一眼望见书桌上摆放的那盆水仙花,花影摇曳,水仙盈杯。白花素净,宛如清丽素雅的女子,让静默的书房多了仙气,也多了韵致。走近细细观察,蕊如黄玉,形如酒盏,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甚是超尘脱俗。低头轻嗅,清香扑鼻,让我的心情变得舒缓,人也放松起来。
同学说,水仙是她母亲供养的,每年腊月,她母亲都会买来水仙球,将其放置在青釉瓷盆中,倒上一碟清水,撒几粒卵石,然后欢欢喜喜地将水仙置于案头或窗台。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她家的水仙开始展翠吐芳,香气流转在房间里,让寻常生活多了风雅,也多了趣味。我听她叙说着,一转头望见了她母亲,一位如水仙花一般素雅的女人。
从她家离开后,我对水仙花念念不忘。和母亲上街买年货时,我央求着,让她在花鸟市场买一盆水仙。母亲起先是不太愿意的,嘟囔着:“长得跟大蒜差不多,有啥好看的呢?”卖水仙的老板笑呵呵地告诉她,“这水仙花,谐音‘谁先发’,非常吉利呢,您买回去没几天就会开花了,春节摆放在家里,寓意好着呢!”母亲一听这话,脸上有了笑意,给了钱,从老板手中接过水仙,又递给我,吩咐我小心地抱回家。
有了水仙后,我如获至宝,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去看窗台上的水仙。盼着它开花,盼着它让我的房间也多几分清雅。盼着盼着,它好像住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就轻轻地念着:“水仙水仙,借水而生,遇水成仙,仙子你何时来?”窗台上的水仙不语,在年到来之时,悄然绽放,给了我无尽的欢喜。母亲见到花开,亦是开心无比,连连说着:“家有水仙,富贵年年。”
后来读到林语堂的文章里写道:“我一闻到水仙的芬芳,就联想到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桔子、清晨拜年,还有我那件一年只能穿一次的黑缎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在我的记忆里,水仙花也是和新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腊月里供一盆水仙,等到花开时,就是喜庆欢乐的新年了。
如今在城市里工作,独自住在出租屋里,难免会生出孤寂之感。于是趁周末有时间,去花鸟市场买了一盆水仙回来,放在目光所及处。上班前,拉开窗帘,将水仙放到窗外,晒晒太阳,吹吹风,下班回来后,又将它搬进来,静静地欣赏。小小的屋子,因为有了水仙,有了缕缕清香,也有了春意拂面,更有了希望和生机。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愿我们养一盆水仙在晴窗,养着养着,水仙花开,清香满屋——新春,便来到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