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 宽窄巷

大作家李劼人喜欢写春联

华西都市报2024-02-09 02:37:46.0宽窄巷

  随着春节来临,大家写对联、送祝福的氛围日益高涨。你知道吗?现代著名作家李劼人很喜欢在春节写对联,并且钟爱收藏对联。近日,在由成都市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单位主办、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等单位承办的第24期菱窠读书会暨“李劼人撰写的春联与收藏的对联”主题活动上,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李兴辉老师分享了李劼人与对联之间的故事。
  1939年春,为避日机轰炸,李劼人举家迁居成都外东沙河堡。因房屋面临菱角堰,李劼人为自己的茅屋起名为菱窠。从迁居于此直到去世,李劼人每年春节都用朱砂红纸撰写春联,贴在门扉上,这成为菱窠当年的特色。
  从抗战胜利前后的“大地陆沉龙罢战,春江水暖鸭先知”“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到1949年春节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春塘已泛溶溶水,战鼓犹闻砍砍声”,再到“敢有文章惊天下,莫叫鹅鸭恼比邻”“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花愿长好月愿长圆人愿长寿”,目前留下的5副春联展现出李劼人的乐观情怀以及对新的一年的“至诚祝愿”。
  李劼人去世后,根据其生前遗愿,亲属将菱窠及历年所藏书籍28225册、宋元明清及近代字画1205件捐赠国家。其中,对联共计244件,作者多为清代川籍及寓川书画家,另有清代名人对联作品6件。林则徐的楷书七言联“虚心何虑同心少,敬事方知处事难”教人如何行事为人,康有为的楷书五言联“春秋多佳日,觞咏有奇怀”教人如何享受自然人生,翁同龢的行书七言联“不能丹青追世好,偶然谈笑得佳篇”谈及艺术创作,左宗棠的篆书七言联“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则警示为官者行事自守方能心安。此外,还有在菱窠制作成楠木匾牌的对联作品,如龚有融的行书五言联“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俞樾的隶书七言联“诗兴似春多丽藻,斋心如水自澄澜”,公孙长子的楷书七言联“冷眼看空游侠传,热肠涌出性情诗”等,内容与艺术都堪称佳作。
  李兴辉还重点讲解了对联产生的源起与艺术特点。对联产生于骈文及近体诗的对偶句式,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均是对联,讲究平仄交替,讲究抑扬顿挫的音调美。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被文人自谦为“雕虫小技”,实则是一种传统文学体裁,颇为适合现实的需要。李老师指出,从李劼人撰写的春联可以看出,其所受传统文化浸润较深,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生动体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