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刘彬2018年2月25日在河北省赤城县冰山梁拍制的“东方苍龙”。
天津星空摄影爱好者杨婧2020年12月27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拍制的天龙座。
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王添玮2022年5月3日凌晨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关山牧场拍制的“东方苍龙”。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其实,星空中也藏着两条“龙”,一条是“天龙”,也就是天龙座;一条是“青龙”,也就是青龙七宿。天文科普专家表示,感兴趣的公众可在适当的时间抬头寻找这两条“龙”的身影,感受星空的魅力。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天龙座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星座,全天排名第八,虽然没有什么亮星,但是“龙形”还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头部朝南,尾部朝北。
天龙座里最亮的星叫天棓四,它和附近的天棓三、天棓一、天棓二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就是天龙高昂的“头”。龙头四星的亮度分别是2等、3等、4等、5等,非常适合当作练习辨认星等的参照。
天龙接近尾部的位置有一颗不起眼的天龙座α星,也叫右枢,这是一颗4等星,它虽然不耀眼,却是数千年前众星环绕的“北极星”。
如何寻找天龙座?修立鹏说,在我国北方,一年到头都可以看到天龙座,其中,每年立春前后是绝佳时机,每天20点至22点,它会悬挂在北方的天空,位于大熊座和小熊座之间。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古人观测发现,立春过后,青龙七宿中的龙角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就已出现在地平线附近,成为春到人间的标志。
周秦以来,古人把穹庐般的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状,以七星宿为一组,并以四种动物命名,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
“这条青龙每年冬季会蜷缩在东方地平线以下。古人观察发现,农历二月二,天黑下来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来,犹如‘龙抬头’,接着,‘龙身’也会缓缓升起,这样,一条巨龙就在春天从东方腾空而起。不过,由于岁差的缘故,今人在二月二看见‘龙抬头’的时候,得到21时左右了。要想和古人一样在天刚黑后就看见‘龙抬头’,需要等到清明期间才行。”修立鹏说。
今年龙年为什么叫“甲辰龙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说,不论是刚刚过去的癸卯年还是如约而至的甲辰年,都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大量的干支记录。“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就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成“乙丑”,依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始,继续与没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那么,如何快速地把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赖迪辉表示,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以2023年和2024年举例,2023年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40,而此余数就是2023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查得该年为癸卯年;2024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41,而此余数就是2024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查得该年为甲辰年。
赖迪辉表示,为了便于记忆,古人还采用十二生肖来形象化表达“十二地支”。如古人把辰时(上午7时至9时)称为“龙时”,因此就用“辰”代表生肖龙,所以甲辰年又称“龙年”。
龙代表着吉祥如意、和谐长久,代表着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代表着团结一致、生生不息。天气晴好之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去星野寻“龙”,接祥瑞、贺新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