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唐利军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我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和第一年相比,我的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关注的事情也更多了。”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同许多在川全国人大代表一样,经过一年的履职调研,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2月21日,唐利军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兽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和加快职教师资本科院校设置,夯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他说:“目前建议均已成稿,不过有些细节还需再梳理。”
中兽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历史悠久。西方兽医传入我国后,因诊疗便捷且收益较高,导致基层兽医从业者大多采用西兽医技术防治动物疾病,严重冲击中兽医在基层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唐利军便深耕农业农村第一线,精准服务乡村畜禽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兽医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他了然于心。
唐利军说,他从多年的基层工作中调研发现,当前中兽医从业者劳动报酬偏低,在农村,中兽医出一次诊,如果只是开处方,费用并不高,且诊疗方法、方药相对繁琐;如果由兽医帮忙抓药配药,又耗时费力。
相对西兽医诊疗及用药的便捷,并且可以从药品中获得一定的利润增加收入,从业者采用中兽医诊疗的积极性不高。
“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兽医,是历届两会涉及兽医的发言热点之一。与中医一样,中兽医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但现在大部分中兽医从医者年龄普遍偏高,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变少了。”说到这里,唐利军表示,他很担心这个职业会慢慢消失。
这几年,唐利军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参与调研,包括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等,在和同行的交流中,他意识到了推动中兽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中兽医‘乏人乏术’严重。”唐利军举例说,据四川、江苏、湖北三省18个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现在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2004人中,学过中兽医课程或参加过40学时中兽医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仅18人,即使各地引进的中兽医专业高层次人才,也多以中药药理方向研究为主,缺乏理、法、方、药、术全科人才,不利于中兽医传承与创新。
在唐利军看来,解决之道无他,就四个字:“传承创新”。对于兽医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他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明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主管全国中兽医管理工作;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全国畜牧总站可设相应机构或专岗负责。
其次,建议应对中兽医现存古籍及少数民族兽医兽药如藏兽医、蒙兽医等进行整理;在现有畜牧兽医类专业中增加中兽医学时,在全国乡村兽医中推广普及中兽医技术;不定期举办中兽医从业者骨干培训班;将中兽医纳入畜牧兽医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
唐利军说:“当前没有一套完整的中兽医古籍集成,不方便各地查阅与应用。虽然出版了《历代农业古籍珍本丛刊》《古代农业技术大系》等,但其中涉及的兽医古籍仅《元亨疗马集》《司牧安骥集》等少数,而涉及农书、医书、兵书、类书中的兽医古籍篇章尚未汇编整理。”
在人才方面,唐利军认为,政府应建立基层中兽医从业者的奖励机制,对优秀的中兽医从业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有条件的地方可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保障从业人员经济待遇,提高从业者的积极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和传承中兽医。
今年是唐利军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还有一个星期他将跟随四川团前往北京。他说:“没有去年那么紧张了,最深的体会就是关心的事更多了,既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身边小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们需要留心观察,把基层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两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