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2024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短视频乱象如何治理?

华西都市报2024-03-07 03:07:07.02024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直播打赏让无数家庭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图据新华社

  从“西湖1500元捞手机”,到“安徽阜阳一女子被前夫家暴”,再到“给住院婆婆吃泡面”……近年来,哗众取宠、话题低俗、制作粗糙的造假短视频案例层出不穷。
  如何治理摆拍造话题、炒作博取流量的短视频乱象?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进一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效能,加大对“自编自导”造假短视频的惩治力度,自媒体博主需对生产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同时出台对优质视频内容创作的鼓励机制,从而使“良币驱逐劣币”,进一步抑制平庸、低俗、恶俗等内容的传播。

自媒体虚构故事编段子 必须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

  近日,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发布视频,称在国外旅游时收到两本寒假作业,要求归还给主人。该视频迅速传播,央视网称之为“新黄色新闻”,并批评网红用并不重要的消息吸引流量,占用社会资源。
  无独有偶,山东聊城一位网友发布“住院婆婆吃泡面”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事后,该短视频博主承认视频画面是摆拍的,目的是为了“涨粉”。
  近些年,网络短视频成为大众消遣娱乐的方式,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滋生了各种乱象。一些主播为了吸粉引流,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捏造事实博取关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不良影响,甚至触碰法律红线。
  李君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官媒发布了假新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而自媒体即使发了不实的新闻,占用了社会资源,却没有明确他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多批评教育或者封号一段时间,犯错成本很低。”
  李君认为,自媒体可以虚构故事编段子,但是必须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或“仅供娱乐”,如果不标注,一旦被发现以假充真,发布者和创作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最近AI视频工具“Sora”生成的视频,连专业人士也真假莫辨,这类视频在发布时应该加上“本视频由AI生成”的字样。

直播间打赏不能“一刀切” 鼓励主播优质内容的生产供给

  作为基层干部,李君对“直播打赏”现象格外关注。
  他回忆曾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小学生偷窥了母亲的手机支付密码后,偷偷用手机给喜欢的网红主播打赏了十余万元。当发现自己和丈夫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三年存下来的血汗钱被孩子“挥霍”,白发苍苍的母亲对着镜头哭得声嘶力竭。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李君。
  “应当推动立法,遏制失控的直播打赏。”李君发现,近年来直播经济尤其是直播打赏缺乏明确规范,被一些不良的网络直播经营者有意无意地恶意利用,骗取巨额打赏,使得无数家庭遭受损失。
  2021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网络直播平台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等方面合理设限,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
  这一规定已出台两年多了,但相关的配套措施并未有效落地。
  李君认为,对直播打赏的管理不能“一刀切”,因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质内容供给日益充分,大众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成为常态,“知识普惠”效应已经形成。而直播打赏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如果博主所讲的内容对观众有益,那他理应可以因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他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进一步细化,对优质视频内容的创作者给予激励政策,鼓励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优质视频内容生产;对于“色、丑、怪、假、俗、赌”等低俗内容的直播,应当加强惩治力度,从而使得“良币驱逐劣币”,进一步抑制低成本的平庸、低俗、恶俗内容的传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杨澜

“两会热点大家谈”留言方式

  为了方便网友参与,从3月2日起,封面新闻传媒矩阵开启多个“两会热点大家谈”留言渠道,充分收集读者心声。
  1.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两会热点大家谈》互动稿件下留言;
  2.在封面新闻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账号进行留言;
  3.进入封面新闻客户端青蕉频道的两会热点大家谈专区发布动态,图文或视频皆可,点击右下角“发动态”即可;
  4.拨打热线028-8696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