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厚成正在为食客准备暖心餐。
午间1点过仍有食客来用餐。
店内的暖心餐说明。
“如果你在温江遇到困难,可以来这里吃一碗免费米线。”近日,成都温江区一家米线店的爱心故事令到店里来用餐的食客们为之动容,并快速传播开来。
30多平米的小店,几张木制桌子,身兼掌勺和服务员的老板……在距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约400米的云溪路口,一家不起眼的米线店生意红火。
米线店的老板叫谭厚成,今年56岁,是一名退役军人,1990年从云南某部队退役后,就来到温江生活工作。由于在云南经常吃米线,谭厚成一直有着一份米线情怀,用他的话来说,每次吃米线,就会想起在部队那些温馨快乐的日子。
今年4月初,谭厚成与另外两名老战友商议后,合伙开了这家米线店。由于店铺开在医院不远处,很多食客都是患者家属。渐渐地,谭厚成发现,有些患者家属为了省钱,总是会点店里最便宜的餐。一来二去,他便谋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店里能有爱心餐,免费提供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那该多好呀。”
有了这样的想法,谭厚成很快找到自己的朋友李强一起商量。与谭厚成一样,李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并且从事慈善服务工作近10年。“这事我之前就想干,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餐饮店,现在你也有这个打算,简直太好了。”听到朋友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李强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打定主意,说干就干。今年5月初,在谭厚成的米线店里进门左边的白墙赫然变成了一面暖心墙。墙上不仅有暖心餐的捐赠及使用介绍,还有一张被划分成60个小方格的“暖心仓库”登记表。“任何到店消费的爱心人士都可在此预存一份或多份爱心米线,预存人把名字及数量填进小方格,需要帮助的困境人员吃了暖心餐后就在相应的数字后面打勾,代表‘领取’了这份暖心餐。”谭厚成介绍说。
“李大爷2碗,老杨3碗,欢欢2碗……”最初的一批捐赠人是谭厚成及李强的朋友。有两次暖心餐的额度用完了,谭厚成和李强就自掏腰包,以家人名义进行捐赠,维持这一爱心项目的运转。
为了让“墙上的暖心餐”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谭厚成开始向进店用餐的食客进行宣传。“大家了解后都觉得这个项目不错,捐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谭厚成说道。
在谭厚成的店里,一碗米线最低13元,倘若有人要捐赠暖心餐,则只需按10元一碗的价格进行购买。“除掉食材、房租、人工等成本后,10元一碗几乎是不赚钱的,我们希望和爱心人士一起传递温暖。”
“大姐,我们店里有暖心餐可以吃,不用给钱,吃完在格子上打勾勾就行。”谭厚成记得,第一位享用暖心餐的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大姐。大姐腿脚有点残疾,进店点餐时看了很久也没拿定主意,于是,谭厚成就为大姐推荐了暖心餐。“点完米线后,大姐带着疑惑的眼神再三向我确认是不是真的不用给钱,听到我的肯定回答后她才放心坐下来。”
暖心餐推出一个多月时间里,谭厚成每天都会根据食客的特点,向需要帮助的人进行推荐。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属、残疾人、高龄老人以及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是暖心餐的重点服务人群。其中,来自山东的于大爷尤其让谭厚成难忘。
据谭厚成回忆,遇到于大爷那天是暖心餐推出一个多星期后。那天已经过了午饭时间,谭厚成与另一名合伙人在门口闲聊。路过小店的于大爷听到两人的交谈得知他们是退役军人,便主动搭话攀谈起来。
在聊天中谭厚成得知,原来于大爷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68岁,目前正带着身患尿毒症的儿子在温江治病。从于大爷消瘦的身躯和满脸的疲惫中,谭厚成看出了这名老兵的不易。得知于大爷还没吃午饭,谭厚成便邀请他进店吃暖心餐。
“我活了60多年,还第一次吃不用给钱的饭,这碗米线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情。”当热气腾腾的米线端到于大爷面前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据统计,截至6月25日,“墙上的暖心餐”已收到29名爱心人士累计112碗米线的捐赠。“我们希望‘墙上的暖心餐’能通过一餐一食让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也倡导人人慈善、处处行善、事事能善,以小善凝聚大爱。”李强告诉记者。
华西社区报记者 刘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