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少年派

揭秘自然界的“伪装大师”

华西都市报2024-08-13 02:52:04.0少年派

  在马达加斯加马罗泽沃村蝴蝶谷拍摄的变色龙。

  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和野外的竹节虫合影。   华希昆虫博物馆供图

  拥有“变形术”的枯叶蝶。图据川观新闻

伪装成花朵隐匿在石斛花间的兰花螳螂。

  神秘的大自然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无声的“电影”——伪装大师们的生存大戏。自然界里的“居民”竟然会使用“易容术”——它们能变成树叶的颜色,模仿石头的形状,甚至让声音和气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数生物为了生存而进化出了令人惊叹的伪装能力。它们有的充当猎人,巧妙地隐藏自己以接近猎物;有的则通过伪装来躲避天敌的捕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里的“伪装大师”。
1它拥有色彩斑斓的伪装术
  走进五彩斑斓的热带雨林,你会发现树叶下藏着许多小秘密。瞧,这儿居然藏了一只变色龙。
  变色龙——自然界的调色盘大师,能根据周围环境迅速改变皮肤颜色,从翠绿到棕色,甚至模仿花朵的鲜艳,让人难以察觉它的存在。
  变色龙在理论上可以变出所有颜色。它的颜色不仅随环境变化,比如丛林地区的会变绿色,河岸的会变石头的灰色,沙漠的会变黄褐色等。但你知道吗?它们的颜色还会根据心情变化。如果有其他变色龙入侵领地,原本的变色龙会从暗颜色变成明亮刺眼的颜色以警告对方。变色龙之间还会互相挑衅,比亮色恐吓敌人保护自己。
  变色龙的皮肤可以变出和环境一样的颜色,这样就可以隐藏和保护自己,也有利于变色龙捕捉到自己想吃的食物。
  变色龙的变色秘密是什么?原来,它皮肤中有各种色素细胞,在光线、温度和湿度影响下,色素细胞或集中或分散,就能产生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皮肤颜色了。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
2它们是形态模拟的高手
  如果说色彩伪装是视觉的魔术,那么形态模拟就是更高级的“变形术”。
  竹节虫,这位自然界的模仿大师,也被称为“干柴棒”,它能够完美地融入竹竿之中,体长比一般昆虫大很多,常常模仿树枝静伏于树上,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被发现——它的身体像极了一节节竹节,连腿也像是干枯的枝条,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它们平时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遇到天敌时会立刻松开六足,从树枝上跌落,落地后收胸拢足,身体僵直,伪装成一根死掉的小树枝,迷惑天敌。当周围的温度出现变化时,它身体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这有助于隐藏自己,从而躲避天敌的追寻。
  和竹节虫一样拥有“变形术”的,还有枯叶蝶,它们像极了一片被遗忘的枯叶,静静地躺在枝头,等待着风将它带走,或是等待机会悄悄飞走。
  当枯叶蝶的翅膀闭合时,它的颜色和纹理与干枯的树叶几乎一模一样,这使得它们在林间地面上静止不动时,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除此之外,当被鸟类追捕时,它会无规律地飞行,迅速落入植物叶片之间,合拢翅膀,静止不动,露出形似枯叶的花纹,从而迷惑鸟类,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3它是伪装成花朵捕食的“猎手”
  花竟然还能吃虫子?别急,或许是你看花了眼。吃虫的不是花,而是自然界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兰花螳螂,它的伪装功夫可谓登峰造极。
  它让自己的头、面和四肢在自然演化中进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体色依身边的兰花而定,一般呈白粉色、粉红色、黄色或纯白色,与花丛无色差融入,还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的体色。它们懒洋洋地潜伏于花丛中,坐等猎物上门。
  隐匿时,兰花螳螂会做一个奇特的动作:把后身高高抬起,身体折叠,模拟花朵吸引猎物。为了使自己的形态更加接近花瓣,兰花螳螂在进化过程中肢体上长出了花瓣状垂体。
  正是由于这种完美的伪装,兰花螳螂成为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种通过模拟花来捕食猎物的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它们捕食的猎物大多是与花朵有关的小型节肢动物或爬虫,如苍蝇、飞蛾、蝴蝶、蜘蛛之类。
  兰花螳螂十分稀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兰花螳螂主要栖息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雨林,近年在我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实习生 张倩综合光明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华龙网、荔枝网 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