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少年派

水下考古有哪些神器?

华西都市报2024-12-17 02:29:33.0少年派

2018年10月,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西王赏功”钱币。

发掘出水的“蜀世子宝”金印。

“永昌督理之印”银印。

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2022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300多年来,成都平原一直流传的歌谣并非子虚乌有。原来,童谣里的秘密就藏在四川的河底。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遗址叫作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它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地处岷江与锦江交汇处的河道内,目前已完成了五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各类文物70000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水下考古是怎么进行的呢?

首次发掘证实沉银传说

  2017年1月,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正式启动。次年4月,考古首期收官,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发现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出水文物中,包括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及妃嫔的金册、银册;铭刻有年号、地点的明代官银;大量精美的金银首饰、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
  从时代上看,出水文物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含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

曾出水蜀王金宝及兵器

  2018年1月,该遗址的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启动。第二次发掘在首次发掘的下游进行,仍采用围堰发掘方法 。 此次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12000余件,主要着眼于遗址分布范围、文物分布规律、确认遗址性质、寻找沉船线索。
  出水文物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也就是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此外,发掘首度发现一支三眼火铳。这与文献记载的张献忠与杨展激战江口使用火攻不谋而合。考古专家推测,出水的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的发现,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2022 年,根据考古队对外发布的消息,考古队员在之后的考古工作中,抢救和保护了“荣世子宝”金印、“永昌督理之印”银印和“钦赐崇德书院”铜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珍贵文物。并且基本确认了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南部边界,对于划定遗址范围而言是重大突破。

水下遗址考古神器都有啥?


  水下考古和在陆地考古是大不相同的。那么,在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发掘工作中,考古队员们都用了哪些发掘工具呢?此前,有媒体采访过发掘负责人刘志岩,他介绍了几件“考古神器”。
  1号神器:10台高功率抽水机考古队在岷江枯水期时采取“砂石围堰”发掘方法——在遗址处搭建好围挡后,启动10台高功率抽水机,把考古区域的江水抽干,将水下考古变成陆地考古,开创内陆河流考古之先河,意义非常重大。
  2号神器:金属探测仪绘制3D藏宝图围堰工作解决了发掘平台问题后,江口沉银水下科技考古研究团队采用了水上电阻率成像法、高精度磁法、频率域电磁法、两栖雷达、航空磁法等多种高科技探测技术,绘制出一幅覆盖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让每件文物的方位能够看清楚。
  3号神器:长柄勺子传统的考古发掘工具是“洛
  阳铲”、手铲等,但在“被抽干”的江口沉银遗址围堰里,为了适应特殊的发掘环境,考古队员们将“长柄大勺”视为“考古神器”,挖沙滤沙,田野发掘效率大大提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综合四川观察图据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