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 基层实践

文化铸魂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华西社区报2025-04-15 00:53:23.0基层实践

狮享讲解团培训。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 街道供图


  在成都这座千年文化名城的东部,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虽无险峻高山,却以人文底蕴与创新活力并重,筑就基层治理的“文化峰峦”。近日,在成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分享会上,狮子山街道凭借“狮享文化+”党建品牌荣获“成都镇(街道)特色党建品牌案例”殊荣。这一荣誉背后,是街道以文化为魂、党建为纲,将李劼人文化传承、校地协同创新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文化地标焕新颜
菱窠文脉浸润市井烟火


  步入菱窠社区,川西民居风格与现代公园设计交融的文化空间跃然眼前——这里是以作家李劼人故居为核心的菱窠“爱国奉献”主题公园。1939年,李劼人为避战火筑“菱窠”茅舍,在此写下《死水微澜》等“小说的近代史”(郭沫若语),为成都留下鲜活的历史注脚。
  如今的菱窠“爱国奉献”主题公园不仅是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赋予新时代使命。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文化传承”为主线,将其打造为文明实践主阵地。
  硬件焕新亦见巧思,街道将党建口袋公园植入菱窠路,融入社区绿道,打造了1.2公里“最美回家路”,串联菱窠路、劼人路,惠及4万居民。绿道旁,李劼人笔下市井场景与现代生活交融,居民推窗见绿、移步入园,“诗与远方”尽在归家途中。

校地协同谱新篇
创新动能绘就发展蓝图


  近年来,锦江区狮子山街道着眼区域化党建,以“四轮驱动”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
  通过组织联建促协同,街道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8家单位签订共建备忘录,建立“1+8+N”联建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建了由专家学者、企业骨干等组成的狮享讲解团、党史宣讲团等6支特色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活动。打造“狮享青年人才服务站”,建立“1+X+N”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助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信息链有机衔接。通过“党建+网格”联建模式,解决高校周边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打造“校友之家”特色阵地、服务流动党员、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地合作不仅是物理叠加,更是化学反应,让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双轮并进。”

文化惠民润心田
“狮歌史”唱响时代强音


  文化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滋养民心,狮子山街道以“狮享文化+”品牌为抓手,将党史教育、文化传承与艺术表演深度融合,以传统文化艺术激荡家国情怀。
  在2025年元旦“国旗飘扬爱国情”活动中,“狮享讲解团”于菱窠“爱国奉献”主题公园开启爱国主题宣讲,青少年志愿者朗诵《读中国》,千人齐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声震云霄;川师大军士学院仪仗队升旗仪式庄严震撼,诠释“少年鸿鹄志,骏马踏平川”的青春担当。
  各类文化活动更深入市井。“狮·歌史”系列文化活动自3月启动以来,深入社区,诵诗、挥毫、古筝、制扇、拓染……居民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共绘社区治理“新画卷”。活动以诗为媒、以文化人,探索基层治理软实力与居民幸福感的双向奔赴。“活动既接地气又有深度,像春雨般浸润心田。”居民王阿姨点赞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绣花功夫织就治理锦绣


  狮子山街道的治理创新中,党建引领始终是贯穿红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党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让文化成为凝聚共识的‘黏合剂’、激活治理的‘催化剂’。”
  街道创新机制,建立“社区连心桥”民意征集平台,形成“居民下单—社区接单—共建结单—群众评单”闭环,川师家属区集中晾晒区改造便是典型——通过“微创投”发动居民参与,实现共建共治。打造“微阵地”矩阵,小区凉亭变身为心理咨询室,党员志愿者深入角落解心结;网格员队伍破解停车难题,协调劼人公园地下车位惠及百户居民。通过人才赋能,“狮享讲解团”通过呼吸训练、口腔操等专业培训,练就“言之有物、传之有情”的硬功夫,将红色故事讲得动人心弦。
  从李劼人笔下的“菱窠”文脉,到川师大的创新浪潮;从“狮歌史”的诗墨雅韵,到东门市井的烟火气息,狮子山街道以文化为笔、党建为墨,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长卷。正以文化高度与创新活力,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动注解——在这里,历史与未来对话,文明与市井共生,绘出一幅“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锦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