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罗轩摄
通江银耳。罗轩摄
当千年米仓古道邂逅5G信息高速,当盛唐彩雕遇见元宇宙光影,这座深藏秦巴山脉的宝藏之城,正以“开盲盒”的方式向世界展露惊喜。
5月8日,“川陕渝网络名人巴中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进入第二日,40余位川陕渝网络名人、资深媒体人继续深入探访大巴山腹地,感受巴中在文旅融合、红色传承与产业振兴中的独特魅力。
位于蜀门秦关交界处的巴中,历史悠久,文脉荟萃。诗人李商隐在巴中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已成千古绝唱。一千多年后,巴中男孩晏阳初在兄长的陪同下,徒步前往阆中求学,从此走向更广大的世界,成为蜚声国际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之父”。晚唐的雨滴穿越时空,仍在叩击现代人的心弦。李商隐笔下的羁旅愁思,与晏阳初踏出大山的求学足迹,在米仓古道的青苔上,叠印成文明年轮。
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首府,巴中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位于巴中南龛山,占地150余亩,共嵌碑4580余块,刻写红军烈士名录13.8万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8日上午,川陕渝网络名人们来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参观。“站在碑林前,敬意油然而生。”曾多次来过巴中的微博博主李檬萌感慨,从这次深度行程再次感受到巴中的厚度。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近年来,巴中市把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产业培育振兴上来,新型工业成为发展主引擎。在巴中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参观时,众人也被“企业幸福中心”这个新颖名词所吸引。
据巴中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米庄介绍,“企业幸福中心”以“幸福政务”“幸福金融”为抓手,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以及党建、法律、金融、人才、共享办公和共享会务等增值服务,满足企业推介、资源对接、服务支持、诉求化解等多种需求。
在巴中经开区,网络名人们还走进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产品涵盖建筑幕墙所有领域,广泛运用于体育馆、展览馆、轨道交通等各类地标性建筑或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微博博主“胡萝卜吃兔兔”说:“我以前对巴中了解不多。经过这次实地探访,我才发现巴中有像巨星铭创这样大体量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服务对象有像杭州奥体中心这样的大型场馆,感到很惊喜。”
银耳是很多人喜欢的食材,也是功效甚广的药材。它的生长需要足够清洁的环境。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的通江县,气候温和、有霜期短、湿度大,纯净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银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通江人民祖祖辈辈采食银耳,从盛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江人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尝试银耳的人工培育,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通江由此获得“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如今通江银耳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8日下午,网络名人们走进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宣传银耳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博主“折翼丛林”与同伴当场下单银耳面膜、软糖等衍生品,直言“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通江银耳值得被世界看见”。来自西安的博主“马奇朵Mt”发了微博又发朋友圈,文字之间难掩激动,“与其说这是一座博物馆,不如说是‘银耳的平行世界’——在这里,自然的馈赠、匠人的坚守、时代的变迁,都熬成了一勺温润的甜。下次喝银耳羹时,不妨想想:你碗里的那朵雪耳,或许曾在通江的雾里,看过千年月光。”
“一睁眼便是满目苍翠,青山绿水,身心瞬间放松。这里的自然环境真是特别好。”首次来到巴中的博主“马奇朵Mt”对巴中的生态之美赞不绝口,尤其是这里优越的绿化和森林氧吧般的环境,让她大呼震撼,“巴中是一个非常适合在疲惫时放松身心的地方,很治愈。非常适合发展康养产业。”两天行程收获满满,“马奇朵Mt”意犹未尽,“希望下次再来。”她表示将会通过自己的渠道,多向外界传达巴中的美丽与魅力。
抖音达人“小厨嘉宇”是家乡在黑龙江的“00后”,读完大学留在成都发展,如今是一名主打美食厨师赛道的博主。此次巴中之行,让他收获良多。他坦承,在启程之前,自己的期望值并不高,“我原本想这不过是一座宁静的小城,或许并不太适合年轻人来观光旅游。但短短的两天行程大大改变了我的看法。巴中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城市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丰富多彩的现代气象。红色文化、森林氧吧、科普知识、地道美食等等,非常适合年轻人来旅游,好玩又涨知识。”巴中的多样美食也让他连连点赞,直言“自己的美食地图又多了一个巴中地标。”他特别提到,尤其喜欢这里的红烧肥肠和爆炒肠头,“原本我向网友推荐的是四川江油的肥肠,但今后又多了一个选项,那就是巴中肥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巴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