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在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拍摄的飞行表演。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5月8日,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调查人员查看疑似印度无人机残骸。 新华社发
印度军方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多处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巴方称空袭已致至少26人死亡,巴方随即反击并击落了5架印军战机。印巴双方冲突升级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担忧,一些媒体通过对双方空中力量的对比,对冲突走向展开研判。
巴基斯坦军方7日说,印军当天凌晨空袭巴方多处地点,巴军随即展开反击。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7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巴方完全有权对印度的‘战争行为’作出强有力回应”。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巴空军在反击中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飞机残骸落入印度领土内或克什米尔印巴实控线印方一侧地域。巴空军战机在反击行动中未进入印度领空或克什米尔印巴实控线印方一侧空域。巴军在反击行动中还摧毁了印军多个哨所和一个军事指挥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报道,巴基斯坦一名高级安全消息人士向CNN透露,巴基斯坦和印度战机之间的空战是“近代航空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空战之一”。
据这位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共有125架战斗机激战了1个多小时,双方均未离开自己的领空。导弹交火的距离有时超过160公里。
谢里夫7日晚说:“在长达1小时的空战中,我们的飞行员把敌方的战机炸得粉碎。”印方对战机被击落一事尚未回应。
另据法新社报道,巴基斯坦军方8日称,已在多个地点“消灭”了12架印度无人机,相关行动仍在进行中。其中一架无人机试图攻击拉合尔附近的一个军事目标。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近日刊文对比了印巴空中力量,称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缺乏许多世界一流空军的尖端装备,但两国均拥有上千架先进战斗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两国也都拥有可搭载核武器的战斗机——这意味着任何一方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否则将面临核毁灭。这一事实使得两国爆发全面空战的后果更加难以预料。
文章说,从数字上看,印度空军实力强于巴基斯坦。印度空军拥有约2300架飞机和13.5万名现役军人,规模居全球第四,战斗力通常被评为世界前五。印度空军拥有多型第四代战斗机,大部分是从俄罗斯和法国进口或授权生产的机型,如苏-30MKI、“阵风”、米格-29等,还拥有国产“光辉”战斗机。
但印度空军存在明显缺陷,所有飞机都不具备隐形能力,这使得其在敌方空域(尤其是巴基斯坦领空)执行进攻性任务时极其困难。此外,印度空军也没有战略轰炸机,限制了它在任何进攻性空战行动中的威慑能力。
文章说,巴基斯坦空军拥有1434架军用飞机和大约7万名现役军人,比印度空军规模小,但足以对本国领土进行有效防御。其机队核心力量是从美国进口的75架F-16“战隼”战斗机,此外还列装了歼-10“猛龙”与JF-17“雷电”两款第四代战斗机。与印度一样,巴基斯坦空军缺乏隐形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使其对印度实施进攻性突袭变得尤为困难。据新华社
印度与巴基斯坦7日交火之后,双方紧张局势持续。专家认为,印巴如何看待7日军事行动结果、继而采取下一步行动,是短期内局势走向的关键;从根本上看,协商对话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7日晚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披露,印度7日军事行动之后,巴印双方“国家安全顾问间有接触”。
另据报道,印度4月30日宣布改组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任命对外情报机构研究分析处前负责人乔希担任委员会主席。一天后,巴方5月1日任命巴三军情报局局长马利克担任巴国家安全顾问。
巴基斯坦分析人士认为,巴印双方各自任命资深情报部门官员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意在建立非常规渠道用来沟通与“过招”。
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枪击事件以来,印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印度军方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多处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巴方随即反击并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晚说,印军7日以来袭击已致巴方31人死亡,57人受伤。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叶海林认为,印度7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行动“经过测算”,是“负责任的”,“不以升级局势为目标”,这至少在措辞上表明印度更希望通过一次有限军事打击,来缓解国内政治压力并显示战略优势。同时,巴基斯坦方面出于国内和国际考虑也不希望局势进一步升级。
多名专家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对于7日交火情况的通报显示在军事上各有得失,双方如何看待这一结果以确定下一步行动,或是局势走向关键。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认为,从眼下迹象看,双方也可能正走向局势降温的轨道。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说,巴方7日以来在反击中没有选择任何平民目标,坚守底线。
印度国际问题专家朱哈尔·吉拉尼认为,印度7日军事行动意在缓解国内民众情绪,但同时也有部分印度民众呼吁本国政府在7日行动后保持克制,反对冲突升级。
专家认为,印巴双方回归冷静、协商对话才是给局势降温、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
叶海林指出,反恐是印巴双方的共同任务,需要国际合作。以反恐为名义过度使用武力,容易把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演化为国家间激烈对抗。双方应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方面采取更真诚态度,开展技术性合作,为双边关系改善创造实际条件。
专家认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有其历史根源,而这次矛盾激化以克什米尔枪击事件为导火索,也与相关国家近期的政策有关。
叶海林认为,印巴在过去几十年的紧张对立表明,军事行动无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回到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轨道上。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