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隐匿于山林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
  • ·由一份报告引发的思考:体彩公益金成为全民体质健康的“支点”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寻访四川高县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隐匿于山林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

  位于高县山林间的明代崖墓,以及墓壁周围的石刻、壁画。

  崖墓,一种神秘的墓葬方式,凿石成穴,置棺于内。《后汉书·冯衍传》载:“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这是崖墓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宜宾市高县境内,有一片总面积15平方公里左右的墓崖及石刻,隐藏于茂林修竹之中,它便是南广河流域崖墓群,主要分布于高县庆符镇、可久镇、罗场镇、嘉乐镇,为明代崖墓群。2013年3月5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中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你不知道的川渝秘境”系列报道,寻访四川、重庆两地的石窟石刻等古迹,挖掘这些名胜背后的“秘境”故事。9月23日,记者来到高县,寻访隐于山林之间的这片“秘境”。

隐于林间的崖墓群及石刻
刻有“洪武十四年”字样

  驱车到高县罗场镇新荣村,再穿过一段蜿蜒的林间小道,即可到达罗场镇崖墓群。这是高县南广河流域崖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留存着部分崖墓和精美的石刻,是重要的历史载体。
  穿梭于竹林5分钟左右,一个崖墓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罗场镇崖墓群的起点。崖墓已空,而旁边的人型石刻仍然清晰可见。崖墓下方长满青苔,隐约辨认出来的“洪武十四年辛酉年”字样,告诉人们它已经在此守卫了600多年。
  这名头戴笠形帽手持武器的武士,据资料记载是幅迎谒图,象征着天上世界对死者的欢迎,常见于汉画像砖中。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六十九云:僰有姓氏,用白练缠头,衣裳青碧,背领玦缘俱刺纹绣,裳垮覆膝……此记与石刻人物之服饰大体相同,因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南广河流域崖墓群是僰人所留。

崖墓壁画栩栩如生
展现僰人狩猎、庆祝等生活状态

  行至中途,一幅捕鱼壁画映入眼帘。只见一人手上拿着工具,弯腰正准备叉鱼,腰间别着一个鱼篓形状的东西,脚下有一群鱼儿伴随着波浪正在游动。这幅石刻,让人了解当时僰人有捕鱼的狩猎习惯。
  除了捕猎的壁画之外,石壁上也有一幅僰人先民的娱乐图。图中五人形态各异,手上有不同的工具,有的形似铁锹,有的形似弓箭,其中一人手上拿着两个圆形物体舞动身姿,似乎在庆祝丰收。
  据高县文物管理和保护中心主任胡孝彬介绍,这些刻于峭壁之上的壁画,全方位展示出当时僰人先民的生活、劳作和娱乐状态,对于研究西南地区的地方发展史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地理位置特殊保护难度大
目前以抢救性措施为主

  据了解,南广河流域墓葬群绝大多数都分散在丛林茂密的悬崖峭壁,导致崖墓群的保护难度大。
  “此前省考古队也前来考察崖墓群及石刻,考察结束之后提出了比较可行的方案,对即将要垮塌和风化严重的崖墓及石刻进行抢救性修复,加强日常巡护,清理掉可能破坏墓崖及石刻的因素,缓减风化速度。”胡孝彬说,这也是目前可行的方法,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大规模修缮难度相当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伍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