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读城记-
A12读城记
  • ·钩沉城南的历史烟云
  • ·征稿启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钩沉城南的历史烟云

西北中学历史悠久。

西北中学老校长韩怡民浮雕像。

左一为张露萍。

成都西北中学位于巷子里。

西北中学。

  

□姚锡伦 文/图

  成都老南门有一条小巷,叫建国巷。其宽不到8米,长不过400米,北起武侯祠大街,南抵省交通厅公路部门樊家堰家属区。巷两侧多为宿舍楼,西侧有小道通往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这里有一所学校——西北中学,它的前身,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西北中学的悠久历史

  1931年,这里开办了一所私立中学建国中学,当初是以东胜街原私立岷江大学为校址的。1939年4月,因躲避日机轰炸,学校疏散到了温江南郊涌泉寺,后于1942年才在城南比邻武侯祠购置田地四十余亩,另建了新的校舍。
  建校初期,校长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四川万县中学及重庆联中校长的姚勤如担任。学生着装统一,高中男生一律着麻制服,腰系黑皮带,下肢扎绑腿,个个精神抖擞。高中女生则一律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白色长筒袜,黑布鞋。全校师生都唱校歌,歌词云:……光明灿烂之历史,待吾人而发挥!复民族之地位,建文明之长基……
  1946年元旦,学校举行过一次非常隆重的庆祝活动。校长欧克华宣布:“从今天起,设立杨蕴光女士奖学金。其最高等级,每年保送两名优秀学生留学美国。”……
  1936年,张露萍即在这所中学读书。她离开学校之后,奉组织之命,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为党做了不少工作。后于1945年7月14日在贵州息烽就义,年仅二十四岁。除张露萍外,刘思易、范次希等烈士都曾先后就读于这所中学。
  1953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十五中学”。2002年,成都十五中并入西北中学。
  其实,西北中学最初并不在成都,而在北平。西北中学由白崇禧于1928年创建。1938年,西北中学被迫南迁成都。校舍最先设在明远楼西街。1939年因日机轰炸成都,学校疏散到外西金泉乡西来寺继续行课。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人民西路新修建了校舍。
  在如今的西北中学大门旁墙体上,一组金铜色浮雕像更是引人注目。他们是:马福祥(1876年~1932年),西北中学副董事长。孙绳武(1894年~1975年)西北中学首任校长。金鼎铭,西北中学迁川后首任校长。韩怡民(1901年~1979年)西北中学老校长。


樊家堰的“百草园”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出当时的成都十五中大门左侧,走过巷子南端,完全是一派田园风光。据说这里很早以前是一个乱坟坡,查看民国二十二年《成都街市图》亦大体能得到印证。因此它有个老地名叫林家坟坝。后来这里因有了一座能提高水位便于灌溉的樊家堰,于是不少当地人干脆就把此地名改称为樊家堰。
  同道文友李豫川先生,自幼就在樊家堰周边一带生活。那些发生在林家坟坝(樊家堰)的故事,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整座坟坝共有坟包58个,每个坟包上三分之二的地方生长一种草药,或茴香、或知母、或竹叶三七;余下的三分之一处则多种草药如紫苏、白头翁、六月雪、虎耳草、金钱草等共生。
  这就是他记忆中的“儿时百草园”。他说,丰富的药源不但引来了挖草药的、卖打药的、捉蛇的,而且自发地形成了一支民间草医队伍。尤其是住在这坟坝头的几户人家,更是用药的高手。他们热情地帮助前来采药的人们,教他们如何识别草药,向他们讲解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桑寄生的不同用法、性味、配伍和功效……我对樊家堰的记忆,更多的却是儿时在这里的“洗澡”经历。过去,成都人所谓的“洗澡”,其实就是下河游泳。我家住南门,因此,“洗澡”之地常常是在南门上的南门大河、周家碾、黄桶堰、樊家堰、百花潭。去樊家堰必须从十五中大门前经过,再右拐不远处便到。据《成都旧志·民国华阳县志》记载:“樊家堰上距朱家堰里许,截引黄瓜堰水右流,溉田二百亩。”其实,樊家堰的功能岂止是灌溉,对于孩子们来说,它更是夏日游泳的一个好去处。


卖锅盔的“水军都督”

  当时的樊家堰有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水军都督”。他的故事,一直被孩子们津津乐道。上世纪50年代,孩子们心目中当数“水军都督”卖的大头菜丝子夹锅盔最为好吃。“水军都督”,我见过几次。当时,他年约四十岁,五短身材,上身赤裸,下身着一短裤,赤脚一双,头戴一顶黑黢黢的草帽,黝黑的脸庞写满了人世沧桑。因他水性好,游泳技术高超,据说还当过兵,人送外号“水军都督”。“水军都督”不单做生意,还义务充当水上救护,救过不少溺水儿童。我的挚友谢先生当年若不是在樊家堰被他救起,恐怕早就没命了。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谢先生,同我谈到当年被“水军都督”救起的情景就感恩不尽,连连称道“好人啊,好人!”
  一晃六十年过去了,“水军都督”还健在吗?恐怕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故事还在流传,据说还有好几个版本呢!那“樊家堰”还在吗?昔日的樊家堰早就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一幢幢住宅高楼所取代。前不久,我还去了一趟“樊家堰”。哪知一过西北中学,“此路不通”四个大字便赫然映入眼帘,一道铁栏门紧闭着。门牌号明明白白地标记着:建国巷2号。这意味着,原樊家堰地区早就归属建国巷了。门卫师傅知我来意,微笑着请我进去参观、拍照。
  那些有趣的故事全都藏在巷子的最深处,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