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风物志-
A15风物志
  • ·德化窑的“水火之玩”(下)
  • ·古人的防火智慧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德化窑的“水火之玩”(下)

烛台。

德化窑白色坐狮烛台。

三管油灯实用性强。

  

□强雯 文/图


  德化窑的美是晶莹剔透,不以色彩为炫,反以白色为文章,能做出如此精妙生活之物,是集大成者。其实,德化窑位于福建泉州的德化县,在“闽中屋脊”戴云山下。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马可·波罗赞其“既多且美”

  德化窑的白洁、莹润,成就了洗练之美。
  德化瓷土是一种天然混合石英、高岭、绢云母的三元矿物,其成分高硅、低铝、高钾,成品色泽洁白纯净,明亮莹润,是制造高白瓷器的上等原料。考古资料发现,在新石器晚期,德化地区开始烧制印文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窑炉烧制印文硬陶与原始青瓷。唐宋以来,海上交通蓬勃兴起,德化窑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外。德化窑始于宋代,后来泉州港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外销瓷在德化窑瓷器生产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其“既多且美”,明清时期,德化窑发展到了巅峰。目前考古发现由宋到清历代德化窑的窑址达一百八十处。


方寸之间现水火之美

  在读书人大量使用的油灯中,德化窑油灯有繁也有简。
  明代德化窑贴塑水族油灯,高3.5厘米,口径9厘米。中间有一立柱空心,用于放灯草芯,稀奇的是油灯底盘——围绕着立柱旁的三物,螃蟹、虾子、鱼。螃蟹高举两螯,跃跃欲试,大虾弯腰爬行,活灵活现,鱼儿凌空跃身,无水自活。三水族雕刻得活灵活现,既各有其美,又各担隐喻,三足鼎立之美态,已经涵盖水生万物。试想,若加满油,则三物更有动感,明火在灯管处卓然,水火既济之美,也就在方寸之间。读书人累了,倦了,捻拨灯芯之际,看见螃蟹、虾鱼各挣其地,也会莞尔一笑。人生的命运,可不就在挣一个字上。这文玩充满灵性,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教义?
  明代德化窑油灯高6厘米,直径4厘米,中间一空心小柱直立,油灯精致小巧,盈盈可握,釉色莹润。这应该是最为通用的标准款了。另有一款清代的德化窑三管油灯,更有实用性。其高8厘米,口径13.5厘米,里面三根油管抱住一团。腹壁外刻“康熙二十四年阳月吉日捨”年款,油灯通体施白釉。
  明清两款皆是造型简单通透之物,这也是德化窑一向尊崇的审美趣味。
  除去油灯,还有烛台。烛台的装饰性更强,应该为富贵人家专美。一对明代的德化窑白色坐狮烛台,精致而珍贵。高12.5厘米,底径5.2×4厘米,通体呈现白色。两只小狮子昂首,微微张着口,有一前肢直立,一前肢踏着圆球,两后肢以及臀部伏地,颈上有一绳索,绳索上有三只铃铛。两只眼睛圆瞪前方,凛然不可侵犯。细观之下,这对坐狮烛台如一般宅院、高第门前的模样。因为浑身润白玲珑,又有铃铛作牵系,凶猛之物有了几分温润、可驯之意,不过仍难掩绵里藏针之意。这对坐狮的旁边有指甲头大小的铁柱支撑,用于安放蜡烛。狮子本是权力的象征,不知这对明代德化窑白色坐狮烛台的原主人是谁,但风光一时无两也在这光洁中凝固了下来。
  这几方文物馆藏于福建民俗博物馆,明清德化窑“水火文玩”,高洁轻盈又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