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开 |栏|语
  • ·为了绿色发展 即使“割肉”该舍也要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三本账”,泸州江阳区委书记杨长缨:

为了绿色发展 即使“割肉”该舍也要舍

▲江阳区已创建成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江阳区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启程2021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王正元 泸州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经江城醉客遥,风过泸州带酒香。夜幕之下,泸州市江阳区东门口滨江路,游人熙熙攘攘,灯光璀璨迷人。“灯光亮得越久,说明我们的夜经济就越繁荣。”近日,江阳区委书记杨长缨在对江阳夜景图的描绘中,展开了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对话。他从烟火气说起,娓娓道出江阳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三本账”。

经济账
“绿色”为高质量
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江阳区作为泸州主城区,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杨长缨:

我们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实体产业支撑,推动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进一步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工业规模化。大力实施工业“千亿”集群发展计划,加快推进白酒、机械、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江南科技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6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500亿元,实现五年翻三番。
  二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化。大力实施服务业“集聚”发展计划,以业态转型、商圈转型、服务转型为抓手,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旅科教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201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271.83亿元,是2015年的2.28倍。2016-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2.9%以上。2020年,江阳区先后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和四川省服务业强县。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力攻坚乡村振兴工程,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有机高粱等特色产业,蔬菜、高粱、龙眼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江阳区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32.6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0.8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929元,提高到2019年的20098元。
 

 记者: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要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江阳区做得怎么样?
 

 杨长缨:

举一个例子,在江阳区东门口,曾经河边有餐饮船,外地人来泸州都会到船上品一品长江鱼,看一看夜景,吹一吹江风,但为了生态环境,我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将餐饮船全部拆除。渔船的赔偿、渔民的安置都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就一个一个耐心做工作,为他们一个一个匹配合适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在是什么都做不来的,就用低保来兜底,这样顺利地实现了渔船拆解、渔民上岸。
  相较于以前的繁华,现在是更为生态的繁华,而且接下来我们会在长江边继续做好下半篇“文章”,我们计划与央企联手,总投资300亿元,打造沿江旅游景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我们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上周五,我还去了一趟广元曾家山,接旗举办“四川乡村旅游节”。这是江阳区“十四五”开局之年接力而行的第一面旗子: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板块要优质,经济实体要优质。一些好的产业虽然带来的税收可观,但是为了绿色发展,即使是“割肉”,该舍也要舍。

民生账
城乡统筹
串起百姓“甜蜜链”

 

 记者:

我们的居民怎么样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从哪些小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做?
 

 杨长缨:

“十三五”以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惠民工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举个例子,在全域教育均衡方面,全市三分之一的义务教育都集中在江阳区,我们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全域教育均衡项目32个,新增教育用地1400余亩,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新增班额近600个,新增学位近3万个,在义务教育上让老百姓竖大拇指。
  我们还把乡村振兴列为攻坚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工程,让老百姓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安全供水方面,我们按照“企业建设运营、政府移交托管、财政补贴支持”模式,累计投入4.4亿元,延伸管网5000多公里,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确保农村群众吃得上水、吃得起水、吃得好水。在农村公交方面,我们累计投入2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96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51条,投入运营车辆136辆,城乡群众出行可无缝换乘,形成“城乡通达、村村相通”的“半小时交通圈”。
  此外,我们在医养保健、燃气供应、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大力实施全域惠民工程。
 

 记者:

这本民生账,花得值不值?“十四五”期间的民生账单,会有何新的期盼?
 

 杨长缨:

非常值得。老百姓对幸福的追求是区委区政府最大的一个目标,老百姓必须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兜牢民生支出底线,确保全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持续加强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综合改革,优化审核确认流程,实现社会救助各项业务“一网办理”。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问题账”
负面清单激发创新活力

  

记者:

我观察到,江阳区梳理了一个问题账本,为什么做这个账本,有什么用?
 

 杨长缨:

这个账本是制约发展的一百多个问题。有这个“负面清单”,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隐患,针对性地调研、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全区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找到入手解决的突破点。就如鱼骨头一样,我们把一根根刺梳理出来,逐一解决,每一个问题解决后就是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又可以促进整体工作的推进。
 

 记者:

2020年大家都经历了一场疫情“大考”,作为当地防疫总指挥官,面对疫情您和江阳区是怎么做的?
 

 杨长缨: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刻建立了一个指挥体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这个防线建立在每个村落、每个楼栋。我们用120个小时建立了4个隔离医院,虽然到现在有的没有用上,但是说明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江阳区共有7例确诊,但7例全部没得一个二代病例,没得一个三代病例。
  防疫战打得这么好,也与我们三个保障密不可分。第一个就是组织保障,建立我们自己的组织体系、指挥体系。第二个是工作保障,就是相关的物资保障,各种要素保障。第三个是纪律保障,铁的纪律是打仗的底气,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