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有戏-
A13有戏
  • ·“国民初恋”出演村官 黄轩直言“当家好难”
  • ·《这个世界不看脸》究竟看什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国民初恋”出演村官 黄轩直言“当家好难”

《山海情》剧照。

戏外的黄轩很帅气。

黄轩演村官。

  文艺 、儒雅、斯文,曾是黄轩的代名词。在观众此前的印象中,他是《芈月传》中清俊的贵公子,也是《妖猫传》中桀骜不驯的诗人白乐天,《芳华》中热情善良的文工团男兵刘峰……
  面庞黑红,乡音醇厚,骑一辆“二八”自行车飞奔在戈壁乡间,曾经的“国民初恋”黄轩,以这样一副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引发了不少热议。这一次,他变身扶贫干部马得福,成为带领村民迈向脱贫之路的领路人。“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刻意煽情,没有说教口号、没有脸谱干部。”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现实主义大戏《山海情》,自开播后凭借着走心的制作和演员不俗的演技,赢得众多观众的追捧。
  近日,该剧主演黄轩在讲述拍摄故事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感悟。

基层村官当家“难”

  “这是我第一次走近基层干部,我真的觉得他们非常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包括得福,从零开始和村民们在寸草不生的地方重新建立一个家园,建成如今的塞上江南,是不可思议的。”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一个刚刚从农校毕业的年轻小伙,率先担起了“吊庄”工作的重任,成为带领西海固村民迈向脱贫之路的领路人。
  而当家人的“难”,从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显山露水,而他硬是凭着自己的韧劲,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比如他为了让村里更快地通电,就一遍遍地去变电所,天天堵门口做‘门神’,但因为搬迁户数不达标所长不见他,他就带着饼子什么的,每天就在那等,是非常执着的一个性格。”
  从劝说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马得福的“难”,如打地鼠般,刚解决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冒出头来。
  “这个人太难了”,黄轩直言,“扶贫太难了,从头到尾马得福就没消停过一天,有时候还里外不是人。他永远在一个困难中,永远在为别人解决问题,不被人理解。说实话,有时候我自己演着演着都觉得换作是我可能不会有那么大耐心,基层干部是真的不容易,什么事都得管,什么苦都得往自己的肚子里咽。但他还是非常愿意去承担责任,积极地为大家解决问题。”

方言口音成为挑战

  演过诗人、精英、皇帝、警察、探长等各类角色,尝试过古装、民国、现代、职场等各类挑战,对各类型都能驾轻就熟的黄轩,却是第一次诠释与自身文艺气质截然相反的人物。
  他直言,《山海情》是自己入行多年来真正的“圆梦之作”。“我其实是西北人,一直梦想着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说着西北的方言演一个西北的故事,这次当我接到邀请时,觉得好像圆了我的一个愿望。我没有真正意义上演过农村人,对这个题材充满了好奇,而且我觉得中国扶贫是一件非常了不起、正能量的事情,真正地改变了广大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值得去歌颂。”
  脚踏西北的土地,目及西北的黄土与蓝天,欣喜与激动之余,得福一角带来的全新挑战,让黄轩不得不从头做起,从“语言”做起。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表演”,黄轩认真地说,“我老家是兰州,其实平时没怎么正儿八经说过方言,但这部戏我们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方言,其实是有一点难度的。”
  事实上,剧组在初期了解资料的过程中,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年的一件趣事——福建的帮扶干部听不懂西北话,当地的村民也听不懂福建话,语言关从一开始就是真实需要跨越的障碍。
  “所以我们采用了方言拍摄,就是想让它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像真实发生的事情,让人相信这些东西,相信发生的这些故事。”导演孔笙补充道。

每个人就像调色板

  出道十几载,黄轩在各个领域都交出了优秀的答卷,既经得起大银幕的苛刻考验,也经得住小荧屏的精雕细琢。
  为什么可以“成为”马得福,如何与角色融为一体令人信服,黄轩在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没有那么大能力变成别人,但我可以从自己身上去挖掘这个人物的可能性,只要找到和这个人物相近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他,演出来就会真实可信。”他形容每个人就像一个调色板,选取自身颜色与角色最相近的部分并将其放大,就能在相对的差异中把握角色的多层次。“一个人的性格性情是复杂多变的,像一个调色盘会有多种颜色。你接到角色以后,在自己的性格色盘里去找跟他相近的颜色,或是他需要的颜色去调和,欠缺的地方把它放大一点,能感受到的地方直接拿过来用,过火的就收一点,就是这样。”

  封面新闻记者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