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 居全国第六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的大考下,四川打了一场硬仗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 居全国第六位

制图/杨仕成

  1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了代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
  报告对2020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2020年,全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的大考下,四川打了一场硬仗,在经济恢复、民生福祉、改革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各个领域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助力经济恢复
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鼓劲

  疫情期间,四川大力推动经济稳定恢复,落实国家减免补等优惠政策,出台重点项目复工开工7条、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扶持个体工商户10条和“电10条”“税10条”等政策。
  这些政策拿出了真金白银为企业鼓劲。2020年,四川发放“战疫贷”和“稳保贷”约41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约970亿元。
  实施省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川藏铁路开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等773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
  特别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基本建成,这是国内唯一实现“两场一体”零换乘的机场,成都成为我国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同时,四川实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七大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出台稳外贸9条措施,进出口总额达8081.9亿元、升至全国第八位,增长19%、居全国第二位。

聚焦改革创新
新增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川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落地建设。同时,四川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
  在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措施下,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川生长。2020年,四川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
  与此同时,四川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7%,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达8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4.5万户。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世界500强“巨头”也争相落户。2020年,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户、达364户,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乡镇数量减少1509个、建制村减少18429个。

决战脱贫攻坚
剩余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20年,“一步跨千年”的凉山旧貌换新颜,四川终于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
  一年来,四川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体推动回头看大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清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强化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员帮扶。做好脱贫攻坚普查调查,抓好成效考核评估。瞄准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采取超常举措,发起最后总攻,组建专班挂牌督战,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安全饮水、通村公路等瓶颈问题,实现剩余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
  据悉,四川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展示,全景展现我省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巨大成就。

提升民生福祉
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

  民生福祉的提升,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2020年,四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7314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四川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城镇调査失业率5.8%。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2020年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662所,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超80万人;推进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8000多万城乡居民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442万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
  此外,四川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2%、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
  在长江禁捕退捕方面,四川全面完成退捕任务,并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完成国家下达污染防治任务。

唱好成渝双城记
2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一家亲”、“一盘棋”,四川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四川与重庆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举行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出台10个工作方案和政策文件。
  在重大项目方面,成达万高铁等27个川渝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渝高铁实现1小时直达,成资渝高速公路(四川段)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制定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95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成渝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两地群众交往交流更加便捷。
  此外,2020年,四川新设立4个省级新区,包括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同时启动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平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实习生张艺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