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省人大代表杨斌平的5份建议 写的全是“天蓝地绿水清”
  • ·省人大代表何洪波:争做川渝经济副中心 泸州乘胜而上做好“三篇文章”
  • ·省人大代表郑成渝:四川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发展 建议聚焦“两化”顶层设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聚焦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

省人大代表杨斌平的5份建议 写的全是“天蓝地绿水清”

  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

  2021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杨斌平带了5份建议上会。作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他所深入关注的,全是关于美丽四川建设的现在和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四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四川展现新面貌。“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杨斌平的建议,涉及大气、水、碳达峰等领域,“过去五年,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很好的基础,但这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他相信,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

关键词:天蓝
推进行业绿色绩效评价

  “十三五”期间,四川的蓝天更多了。“这五年,成都平原的蓝天保卫战卓有成效,逐年来不仅呈现了持续改善,而且是明显改善的趋势。”在杨斌平看来,成都已经摸索出了科学治气、精准治气、依法依规治气、区域联动治气等卓有成效的“组合拳”。
  但另一方面,地理气象条件受限、污染排放体量巨大、结构调整空间收窄等问题依然存在,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面临不小的困难。
  “目前,成都平原地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建材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优化到位,结构性污染问题短期内还未能根本解决。”杨斌平分析,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结构性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
  对此,他建议,在能源结构方面,应充分发挥四川省的水电优势,逐步推进工业“电代煤”“电代气”和民用“电气化”工作,在降低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物的同时,协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产业结构方面,在平原地区推进行业绿色绩效评价,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并在政策上给与标杆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在运输结构方面,加快推进“公转铁”,提高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中的比重,制定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计划,优化机动车排放构成;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环卫车、运渣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化,推动存量燃油车的新能源替代或加速淘汰,优化机动车排放构成。

关键词:水清
强化“三水”统筹为根本之策

  作为“千河之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将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政治责任。作为全国生态建设核心区,成都“水润天府”的盛景在过去5年间正加速重现。但同时,成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
  于此,杨斌平将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视为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根本之策。
  针对水资源,杨斌平建议强化优化利用。在水生态上,建议实现自然恢复,举措包括划定并执行河湖生态保护红线控制,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同时,深化水环境治理,包括建立建立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等举措。

关键词:碳达峰
建议支持成都先行先试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在2021年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
  杨斌平相信,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并争取一个较低峰值,将是迈向美丽四川的关键。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杨斌平建议,在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编制时,充分考虑全省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和发展定位,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梯次达峰。同时,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内在要求,牵头制定4市统一的站位高、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区域达峰方案,明确达峰时限和路径。
  他还建议,支持成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先行先试,完善“碳惠天府”机制,争取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