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
影视剧中的清代服饰。
明黄色绸绣葡萄夹氅衣,清。故宫博物院藏
翘头履。
说了首饰,再说服装。中华礼仪之邦,在古代,场合不同,装束就不同,如皇帝朝会、祭天祭祖、给太后请安、接见臣下,一天要换多次衣服,民间祭祀、会客、走亲访友也一样,俗语称“宁穿破,不穿错”。古代服装分吉服、常服、便服和丧服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穿的“便服”,古人逢年过节穿的衣服,称为“吉服”。
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所以穿新衣,就表示对春天的庆贺。“过新年穿新衣”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寄托了人们想要驱邪避灾、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也预示着人们会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开始。
古代服装用色有讲究,唐代以紫为尊,明代黄色最贵,当然并不是严格禁止民间使用这些颜色。以清代女子服装为例,吉服一般分为鲜红、暗红、嫩绿、宝蓝、湖蓝等颜色,其中有“三蓝”和“不肯红”之说,蓝色低调,取意“青出于蓝胜于蓝”,多是读书人家喜欢的颜色。“不肯红”是一种低调的红,这种红色不管染多久,颜色都不会加深。
女子服饰上衣一般绘有露根的兰花,流行于元灭宋之后,文人雅士喜好兰花,又伤感国土丧失,故花根外露。清代满族入关,这种露根兰花又再次流行起来。下裳一般绣上花鸟等美丽、吉祥之物,如梅兰竹菊荷象征高洁,百鸟朝凤象征富贵,灯笼蜜蜂则象征“五谷丰登”。
普通人家平日衣服以棉麻为主,只有过年才穿上绫罗绸缎。家境不好的人并非年年都能穿上新衣,有的人家花几年时间,经过镶、嵌、滚、宕等多项工艺才制成一件吉服,所以格外珍惜,只有过年过节才会从箱底翻出来穿上一次,俗称“压箱底”。
虽然是宝贝一件,但穿在身上的衣物总难免弄脏。所以人们又会在领子处套上一层披肩,在袖口处接上一块挽袖布,都是方便脏了后换洗。需要注意的是,挽袖上的刺绣一般只有背面绣花,因为古人小辈见长辈行叉手礼,直接能看到的是袖子背面。
古代女性平日素面,不戴饰品,只有逢年过节,盛装出行时,才会浓妆艳抹,穿金戴银。
银饰中有“银三件”和“银五件”之称,其中寓意丰富。有的女性衣襟上挂有刀、枪、剑、戟,主要有辟祟驱邪之用。有的银饰上挂着十个铃铛,寓意“十全十美”;如果是一双鞋子造型,合在一起,就是寓意夫妻“和谐”;如果是葡萄、瓜类、鱼类,则象征“多子多福”;尺子、算盘、剪刀等生活日常用品图案,则寓意操持家务,“精打细算”。
古代这些服饰,从设计到穿戴,都要考虑到礼仪规范。如这些金银穿戴在身,步行时自然会发出铿锵的声音,饰品声音的大小缓急会提示女性走路的姿态和步伐。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大年三十贾府有封诰的女性先进宫朝贺,再回家祠祭祖:“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祭拜时)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铿锵叮当的金玉之声,非常符合古人的礼仪规范。如《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见灵公夫人南子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人有贫富,物有贵贱,一身名牌当然价值不菲。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在长安安福门外举行的灯会,“宫女千数,一花冠、一巾帔皆至万钱,装束一妓皆至三百贯”,妆饰费用中一个花冠、一条巾帔就价值万钱,一个艺妓装束一身高达三百贯。
最后我们讲讲古代女性过年时穿的鞋子。礼节上,过年时长辈会给小辈送鞋,祝寿时则由小辈给长辈送鞋。
古代鞋子有舄、屐、靴、履等,各类鞋中,以舄为贵,舄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用。屐,主要以木料为主,称木屐,鞋底装有双齿。木屐流行于汉末魏晋,女子出嫁多穿绘有彩画的木屐,婚礼节庆皆宜。
靴,是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才开始流入中原。南北朝时,妇人在冬至日开始添置履袜及靴。到唐代,靴得到普及,有长筒、短筒、圆头、平头、尖头等多种款式。宋元时期,靴的样式更加繁多,有鹅头靴、云头靴、花靴、颉嘴靴、旱靴、革翁靴、高丽式靴等,颜色随衣搭配。不过明代起,等级森严,禁止庶民穿靴。到了清代,男子以鞋履为主,只有在穿朝服时需要配靴。贫富差距则体现在靴子用料上,富者穿缎、绒,贫者着布靴。
从上面所引《红楼梦》中男女过年祭拜时穿着“靴履”可知,明清男子穿朝靴,女子穿绣履。
履,是古人日常穿得最多的鞋子,款式都是鞋头上翘,称“翘头履”,可以托住长长的衣裙,避免踩到裙摆摔跤。唐代的翘头履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履面,翘头做成凤头、虎头等。日常和过年过节,所穿的履鞋,主要差异也就在面料上,平日穿草藤、麻葛,节日则穿丝罗绣花鞋。
宋代朱淑真《忆秦娥》记正月初六日夜,“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则是头戴闹蛾、雪柳,脚穿绣凤小鞋。
儿童穿鞋方面,相对于男孩的虎头鞋、龙头鞋、猪头鞋,女孩的绣鞋则主要绣有牡丹、荷花、兰花、蝴蝶、瓜果等,寓意富贵、高洁、美丽、多子多福等。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一双两只要一模一样,忌讳不一样的鸳鸯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