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天下-
A9天下
  • ·中国工程院回应:还不是有效候选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茅台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回应:还不是有效候选人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推荐增补院士要专业规范,不能有“小算盘”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图据贵州茅台微信公众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李佳雨刘虎综合新华每日电讯、《科技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东方网等
  2月17日,贵州茅台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消息中称,近日,多个推荐单位公布了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拟推荐名单。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炸锅”。不少人疑惑:一瓶白酒,酒精含量倒是不少,科技含量到底在哪?更有人直言,一个品酒、评酒大师担不起万众敬仰的科技泰斗。
  更有人由此联想到多年前的“烟草院士”争议,将王莉调侃为“酱香型院士”。
  2月18日,贵州科协相关工作人员就此回应,王莉是由贵州轻工业协会推荐,根据她的获奖情况、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科技奖项等方面,作为她的评审资格条件,由贵州科协组织的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后同意推荐,“她完全有这个条件,主要因为‘茅台’是热点,使该事件成为热点。”
  针对此事,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已经注意到贵州省科协院士增选拟推荐对象的相关信息,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在公示过程中受到社会关注。根据院士增选工作相关规定,中国科协提名是院士候选人产生渠道之一,具体程序是经地方科协推荐、中国科协组织遴选、报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通过后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目前,王莉尚处于地方科协推荐公示阶段,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我们将继续关注相关情况。

争议焦点茅台总工被推荐候选是否符合院士推荐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王莉,1972年10月出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贵州茅台微信公众号文章显示,王莉作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国酒业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评酒大师。
  文中还称,在获颁“贵州省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时,王莉曾表示,作为技术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将继续发扬勇于奉献、攻坚克难、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更为强有力的工匠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助推茅台高质量发展。
  “在贵州、在酒类行业,王莉已是大师,可人们不禁疑惑:搞发酵研究参评工程院院士,有这个必要吗?
  东方网发布评论文章——“评酒大师”不宜参评工程院院士。其中指出,首先,《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工程院院士须“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王莉的贡献主要在茅台酒质量控制以及酱香白酒品质鉴定、评定方面。这与“品酒”和“评酒”密切相关,十分讲究人类嗅觉和味觉器官灵敏性,而与工程科学技术“重大的”“创造性”贡献相差甚远。
  其次,王莉的开创性研究项目是“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主要成果是“将感官分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使酱香型白酒的分析研究从单纯的微量成分分析全面上升到风味研究时代”。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将仪器带进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但仍然离不开“感官分析”,无法摆脱个人感觉器官差异化影响。因此,分析同一款白酒风味,不同研究者难免会得出不一致的鉴定结论,这种研究的科学性要大打折扣。
  第三,白酒酿造行业讲究师徒传承,不同酒企有不同师傅,会带出不同徒弟,自然会酿出不同风味品质的白酒。事实上,不同酒企之间,各有各的传统酿造技艺和特点,在这些方面很难进行科学量化比较,无法将某一个酒企的独家酿造技艺标准化、规范化,并推而广之。换句话说,A品牌的首席质量官,很难担任B品牌的首席质量官。
  央广网评论文章则指出,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相关部门“她完全有这个条件”推选没有其他因素干扰

  2月18日,贵州科协工作人员回应,王莉是由贵州轻工业协会推荐,根据她的获奖情况、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科技奖项等方面,作为她的评审资格条件,由贵州科协组织的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后同意推荐。
  针对网友提出研究白酒也能成为院士的质疑,工作人员表示,“她完全有这个条件。”同时,其认为此事件引发网友质疑,“主要是因为‘茅台’是热点,使该事件成为热点。”
  该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评选主要是根据被推荐人的理论方面对行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王莉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品酒大师,这些头衔就是对她作出的贡献的认可。”
  2月18日,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截至2月4日,贵州省科协共收到4个院士候选人的申报材料,4人均由各自单位组织申报。“我们专门组织专家,对4人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确认4人均符合申报条件,没有问题。”这位负责人说,此后,贵州省科协组织召开院士候选人评审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贵州省科协副主席宋宝安领衔的推选专家委员会参与评审。来自贵州相关领域的12名权威专家被分成4个小组,分别对4个候选人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在充分讨论后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经12名权威专家无记名投票,马建峰获得全票赞成,周琦获得11票赞成,王莉和张胜林均获得8票赞成,4人的赞成票均超过了三分之二,符合相关程序。综合考虑贵州实际情况及专家意见,最终,贵州省科协确定4人为贵州推荐的院士候选人,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至于此次推荐候选人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干扰,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可能!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推荐工作,完全没有问题,完全问心无愧!”
  1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称,“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每年增补数额不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遴选工作应该体现“有为者有位”,所有推荐人选都要经得起专业检验。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尚处于推荐阶段,地方科协推荐的人选能否最终入围,还要看接下来的审议情况。但是,对于在公示阶段就备受争议的推荐人选,应该重点复核,及时回应质疑。“两院”院士增选事关重大,地方推荐环节必须专业、规范,不能掺杂学术以外的复杂利益考量和“小算盘”。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规范开展推荐工作,让作风正派、真正有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的人获得被认可的机会。

封 面 评 论

 

 茅台总工被推荐
  以何服众?

  □蒋璟璟
  院士推选再起波澜,就如同以往类似案例一样,候选人的工作单位、职业背景,再次成为了舆论讨论的焦点。而事实上,这未免有些先入为主了,须知两院院士评选,最主要还是以“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说话。倘若仅仅看到王莉是酒厂的总工程师,就默认她不配、不适合成为院士,这实则是有失公允的。所谓唯才是举,应该是两方面的、统一标准的:就院士推选而言,既不能因为茅台而“优待”王莉,也不能因为茅台而“歧视”王莉。
  茅台总工程师入围两院院士候选人,有人直接冠以“白酒院士”的戏谑称呼,极尽嘲讽之能事;而还有一种声音则反问,“白酒工程师怎么就不能当院士?”说到底,就王莉能不能当上工程院院士,绝不是公众和媒体说了算,而是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专业评选程序说了算。从理论上说,在这整个过程中,“推举单位”的影响力所占的权重是相对有限的,真正要看的,其实是技术突破的分量、成果转化的效率以及所带来的经济产值等等具体的指标。
  我们已知,王莉是茅台的总工程师;我们未知,王莉具体取得了怎样的技术成果。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立场先行”注定是不理智的。倘若王莉的研究,不仅只是狭隘地为雇主创收增收,而是对白酒生产流程的高效化、环保化、标准化确有突出贡献,对白酒产品的“减害”“增质”确有重大突破,那么就是有资格去参选院士的……只要不存在茅台滥用支配地位“夹带私货”的情况,只要坚持好专业主义和同行评议,那么让王莉去公平竞争,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了,茅台总工程师参选两院院士,后续评选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承认,白酒以及白酒行业,一般来说并不符合促进公共利益、造福社会的价值取向,其更多还是以市场视角、经济效益作为生存逻辑。从根本上说,评选两院院士,与选拔“工匠大师”“行业能手”终究不是一回事,对于茅台总工程师王莉来说,其学术成色、技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的开创性、通用性以及普惠前景,更该被严格评估、精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