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要闻-
A7要闻
  • ·不设5年GDP年均增速目标 民生指标更细化
  • ·用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 畅谈履职心声和感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用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 畅谈履职心声和感受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直击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
  3月5日上午8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如期而至。今年的“代表通道”延续去年“隔屏对话”的方式,7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回答记者提问,用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畅谈履职心声和感受。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首位接受采访的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代表带来了一个大党和一艘小船的故事。
  “一百年前,就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在浙江南湖一艘小船上点起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袁晶说。
  鉴往知来,当代青年人该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袁晶说,作为青年人,一定要在党的历史当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学习革命前辈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奉献精神。要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和追求。
  大党与小船,沧桑与青春,使命与担当……据统计,近五年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者数量已达892万人次。最后,袁晶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一起学习党史,共同守初心。守初心的方式有许多,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就有无数这样初心不改的坚守者。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代表眼中,守初心的方式就是把“种子安全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次次试验,换来一个个有价值的数据,带来一项项新技术、新品种,最终为农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助推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我将和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始终脚踩泥土,继续奋战乡村振兴,力争让农牧民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郭艳玲说。
  传承的力量让英雄精神历久弥新。来自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空降兵某营政治教导员余海龙代表对此感触颇深。
  “忠于祖国、英勇顽强、勇挑重担、敢于牺牲,是黄继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和军队红色基因的传承。”余海龙说,这激励着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续写英雄故事。
  余海龙说,如今,已走过70年的空降兵,正以加速跑、正青春的面貌在新时代冲锋,传承黄继光精神。“我们钢多了,气更多,骨头更硬,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更强,信心底气也更足。”
  教育牵动万千家庭。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代表,讲述了多年前自己帮助一家兄妹三人免于因贫辍学的故事。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孔庆菊说,到现在,门源县已有7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走进了高一级的学府。他们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得到转变,拔了穷根。
  “惊蛰”的另一个意义是春天的真正开始。在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们的履职故事和心声恰似一股温暖春潮,涌动在人民的殿堂。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