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风物志-
A13风物志
  • ·唐宋蜀中海棠盛景与海棠诗(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唐宋蜀中海棠盛景与海棠诗(下)

娇艳海棠花。朱文建摄

杜甫画像。

  □朱文建

  牡丹花发洛阳多,海棠花出成都盛。唐宋时期,成都以海棠为最盛,梅花、桂花、牡丹、兰花等都退而其次。陆游诗说:“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海棠之盛可见一斑。


燕王宫下花成谷

  海棠在蜀中不仅随处可见,在许多私家园林里也十分兴盛,在众多的园林中,海棠之盛莫过于后蜀的燕王宫。燕王宫面积宽大,所种的全是不同的海棠,有海棠花海之称,从后蜀到宋,经久不衰。范至能说:“碧鸡坊里花如屋。燕王宫下花成谷。不须悔唱关山曲。只为海棠,也合来西蜀。”
  当年陆游在燕王宫附近的驿馆歇息,看见屏风上画着海棠花,作《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说:“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哪怕与后蜀相去了一百多年,时间也冲不淡燕王宫海棠的霸王之气。陆游对燕王宫的海棠百看不厌,百吟不烦,作《张园海棠》诗说:“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燕王宫也就是宋代时的张园。他将张园的宽大、海棠的繁盛刻画得入木三分,蜂蝶都找不到出路,“我”更是不知西东了。七八米高的海棠树如在青天上。
  范希元园中的海棠也给陆游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谁道名花独故宫,东城盛丽足争雄。横陈锦障阑干外,尽吸红云酒醆中。”故宫就是燕王宫,可知除了燕王宫的海棠,东城的范希元园中也有足可争雄的海棠。成都施园海棠也堪称一绝,宋代李涛观赏了施家园林海棠,作《成都施氏园海棠方盛时觅酒径醉二月九日》说:“染根著色谢天公,破睡犹禁一再风。为此径须浮大白,老夫元自爱深红。”
  燕王宫赏海棠,也给陆游留下了一段不了情。陆游夜住附近的驿馆,偶遇青楼女子杨氏。因为杨氏生得几分像表妹唐婉,又有才华,陆游一下动了心,两人经常私会,花街柳巷,卿卿我我。这样过了一段日子,陆游干脆把杨氏带回了崇州的家。陆游夫人王氏哪容得下一个烟花女子,仅半年时间就把杨氏赶出了家门。


海棠花发盛春天

  海棠风起于唐宋,宋代更盛,既为花中神仙,赞美之词也就必不可少了。薛涛是较早一个写海棠的人,《海棠溪》说:“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郑谷入蜀见到海棠说:“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宋代的海棠诗十分兴盛,一方面是人们对海棠的喜爱,越看感觉越美越有神韵,另一方面,皇帝的跟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太宗赵光义《海棠》诗说:“每至春园独有名,天然与染半红深。芳菲占得歌台地,妖艳谁怜向日临?”
  宋真宗赵恒在御制后花园题杂花诗十题,以海棠为首章,并赐予近臣,宋沈立《海棠记》说:“尝闻真宗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州矣。”真宗诗说:“春律行将半,繁枝忽竞芳。霏霏含宿雾,灼灼艳朝阳。戏蝶栖轻蕊,游蜂逐远香。物华留赋咏,非独务雕章。”有了皇帝带头,众大臣也纷纷跟进唱和,以悦皇上的欢心。
  陆游游遍了成都的官家私家园林,所见海棠自然不少,《花时遍游诸家园》说:“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乾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又有“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陆游回到浙江老家,还念念不忘蜀中海棠,忆起初来蜀中,在南充看到成片的海棠惊叹不已,没想到来了成都,更是让他叹为观止,作《海棠歌》说:“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蜀中海棠可移到江南去的话,扬州的芍药都要羞死。陆游是夜夜都在梦中还蜀,恨不得找到不死方,再看上千年也不够。陆游真的是将蜀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倾注了太多的感情。


杜甫诗不吟海棠

  唐宋的海棠诗风靡一时,在文人诗界搞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作为诗圣的杜甫,寓居成都草堂四年多,传诗千百首,却没有留下一首有关海棠的诗,或是没人看到一首杜甫写海棠的诗,这不得不让人好奇揣测,这是什么原因,杜甫为什么没有海棠诗?
  陆游首先打了个圆场,委婉地说老杜不应该没有海棠诗,多半是失传了。可这也说不过去,杜甫的诗一抓一大把,独海棠诗失传,没有可信度,这也是陆游的猜测。郑谷《蜀中赏海棠》说得直白:“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意思杜甫就是无心去写海棠。不过这又引起了世人的一番猜测,杜甫什么诗都写,连草堂园中的药诗都信手拈来,《秋雨叹三首》说决明子:“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说丁香是“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栀子花则是“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为什么偏偏不写海棠诗呢,似乎说不过去。
  据此有人认定,杜甫生活的年代是在海棠诗盛行之前,而那时的蜀地并无海棠,是李德裕带来了海棠送给薛涛,种在了碧鸡坊,海棠才由此传播到蜀地的。杜甫当时并没有见到过蜀中有海棠,当然也就没有海棠诗了,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实不然,海棠在巴蜀很早就出现了,《山海经》说:“岷山,江水出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这里的“棠”就是海棠。扬雄《蜀都赋》载:“枇杷杜樼栗柰,棠梨离支……”同样也记载有海棠。左思《蜀都赋》说:“朱樱春熟,素柰夏成。”柰也就是海棠。可知海棠在蜀地古已有之,只是在唐宋以前,海棠并没有成片种植,海棠的美还藏在深闺中。
  或许是人见人爱的海棠对杜甫来说太普通,提不起诗兴,所以才没有留下有关诗句,王介甫《梅》说:“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而对于这个问题,苏东坡的解释更为贴切。苏东坡在齐安时与众人游戏文章,许多乐人都以能得到苏东坡的词曲为快。有个叫李宜的乐人色艺都不压他人,可就是不说一句话,其他人都责怪她。苏东坡就要离开,到别的地方去,李宜才急了,突然上来求诗。苏东坡一笑,做诗说:“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其实杜甫不做海棠诗是很平常的,不存在喜不喜欢海棠,更不存在当时蜀中无海棠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