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论坛“三新”主题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张国华
2021全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仍是全民关注与热议的焦点。尤其是解决城市发展突出问题、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迎接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半场的相关要求,体现了政策和要求的前瞻性可持续性等。
“报告贴近需求,强调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通过对国家发展历史的梳理,道出结论:“城市更新是必经阶段。”
以“硅谷”到“硅巷”为例,张国华表示,要达到城市的更新,是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
“所有的制造业转型,乃至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都不再取决于农业、制造业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更高水平、更高性价比、更高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张国华这样说。
从城市空间扩张,到以产城融合为重点的城市空间优化,张国华认为,这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义。“现代化社区、街区,乃至城市、新区和都市圈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需要破局公共服务业。”
张国华把话锋落到了具体的案例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里面讲的目标,都是跟我们的城市更新要求、未来社区紧密挂钩的。以经济、科技创新、研发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才能使城市更加聚集,更加复兴。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发展,确实进入了这样的阶段。”
以“硅谷”到“硅巷”为例,张国华表示,要达到城市的更新,是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硅巷模式可以理解为硅谷升级版,营造良好的思想交流空间环境,特别是优美街区制的发展,用来表征知识经济下创新创业文化和空间的活力。”
鉴于此,即将拉开帷幕的第十一届C21论坛“新中心、新高地、新生活”主题,得到张国华的认可,“足以见,C21论坛是把‘生活’放在了关键位置。城市应该将其居民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城市规划的原始元素和本质,即为市民创造城市。”
他补充介绍,“所以我特别强调为了城市更新,未来社区要达到15分钟的生活圈,创造多元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以15分钟的社区生活圈去组织紧凑的社区生活网络和休闲空间。”
在张国华看来,四川的不少城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成都的玉林路,围绕环境品质,围绕商业生活,都已经有很好的成果,是城市传承文化基因的代名词,是思想交流的价值高地。”
思想交流的重要性被张国华反复提及,“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服务业,这些更多的是解决思想知识的信息交换。当面对面做思想交流的时候,我们会碰撞出火花,火花就孕育着新的思想。”
C21论坛提供的面对面思想交流平台,再次被张国华提及。“我认为C21论坛的举办非常好,主题也是非常好的,结合了国家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张国华认为,“三个新”首先是真正适应了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包括城市更新的响应,包括对社区、生活的思考。
“中心、高地、生活,这三个主题词,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围绕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去推动。”他认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四川和重庆都已经在积极落实国家要求方面,作出了精准的目标定位。“四川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成都都市圈建设,能够在更新原有中心城区的同时,再实现外围新的中心兴起。”
同时他提醒,“川渝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要努力创造一种人民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生活力的城市,这样的地方是营造了更好的思想交流空间的环境。未来的城市更新以及优美街区制的推进,是要用来表征知识经济下新的创新、新的创业文化和空间的活力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