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末,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32元
天府大地的春天。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成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筑基工程”。
面向“十四五”,成都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3月13日,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召开。会上,成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农村大美公园形态成型成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这也意味着,成都面向“十四五”,正式吹响了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号角。成都市表示,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特大中心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在成都结出了累累硕果。成都坚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乡功能布局,重塑新型城乡形态,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13日举行的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现场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末,成都市一产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末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3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9∶1缩小到1.84∶1。以农业产业功能区为牵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建立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和60个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圈初步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33个大中城市第3位。
与此同时,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成都市在探索“特色镇、川西林盘、农业园区(景区)”多元融合模式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1160个,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保护修复川西林盘556个,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
两项改革扎实推进,调减乡镇(街道)114个、村(社区)1327个,调减比例分别为30.4%、30.3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340亿元,是2015年的近4倍。西控区域整体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8项改革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100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城乡一体覆盖。
此次会议,还公布了2020年度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区(市)县、先进镇、示范村(社区)和成都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名单,并对2020年度成都市农村改革工作和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市)县进行了表扬并授牌。
此次会议的举办地——郫都区战旗村眼下正是春意盎然,不少市民趁着周末前来这里踏青赏花。相较于三年前,这里又有了一些新变化:三年来,战旗村聚焦产业发展,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教研培训产业转型,村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战旗村的成功,是成都市西控区域在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的有力印证。
面向“十四五”,成都市将紧紧围绕国家交办的五项试验任务,深化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改革,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加快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彰显“乡”的魅力。
下一步,成都市将重点推进西部区域旅游环线轨道交通、西部区域旅游环线公路、城乡公共服务品质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突出抓好都市现代农业提升、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元通熊猫古镇、彭州铁投农贸智慧物流中心等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加紧实施农村绿道蓝网景观体系、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天府水源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等生态价值转化利用重大项目。持续发布试验区建设投资机会清单,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试验区建设。
“今年秋天,首届中国(四川)天府田园农博会就将在天府农博园举行。”参加此次会议之际,中国天府农博园党工委副书记潘小兵分享了一个好消息。
他还介绍了该项目目前的进度,“我们将聚力加快农博主展馆、大田展区、农业太古里、融媒体中心等8个功能支撑项目建设,全面做好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农民工博物馆、脱贫攻坚博物馆展陈设计、藏品征集,确保7月底整体竣工投用。”
对天府农博园而言,这里同样承担着推动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加快做强新乡村基底上发挥样板和试验田的责任,需要在深化推动农博牵引、数智赋能、创新示范上勇挑重担。
聚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从天府农博园的发展路径,得以看见成都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蝶变路径。会议提出,要以产业功能区为引领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以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时,要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价值逻辑、“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聚焦市民对户外消费健康生活的新需求,以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和绿道蓝网等为载体,统筹推进融合模式创新、特色项目植入、多元场景营造,促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并支持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主要业态的项目创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同时每年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吸引力的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坚持办好天府大地艺术季,办出都市旅游新品牌新模式。
城镇化水平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围绕提升近郊县(市)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成都市提出将实施经济强县(市)培育工程,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项目分类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产业公共服务水平高的近郊区功能区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公共资源大力向县城倾斜,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全面提升县(市)经济发展和服务能力。
根据会议精神,针对特色镇和功能区,成都市将放权赋能,统筹特色镇、功能区和都市圈规划衔接、功能配套,分担城市功能。依托产业功能区培育特色镇,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组群发展、独立成市的要求,统筹生产圈、生活圈,推动每个产业功能区至少孵化一个特色小镇(街区);积极探索撤并乡镇资源活化利用,促进撤并乡镇转化为特色小镇(街区)和特色产业功能区,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综合承载力。
会议还表示,要服务带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与企业成长双赢。具体而言,在农村发展模式创新上,要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撤并乡镇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