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建的江安县长江竹岛偶住亭。
黄庭坚画像
2019年3月13日,宜宾江安长江之滨的中坝(牛角坝),投资数亿的长江竹岛生态公园项目正火热推进中。本土奇石爱好者李某,在坝尾浅水处意外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石碑。经清洗辨认,碑首有“偶住亭辞并序”字样。
江安县偶住亭,作为北宋文化名人黄庭坚的遗迹,此前只见于多种文献而无实物佐证。此碑撰刻于何时?载有何种密码?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书法宋四家之一,江西诗派鼻祖。曾任国史编修、起居舍人等,参加修纂《神宗实录》,被诬“修史不实”谪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今宜宾)安置。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六月,黄庭坚溯流抵戎,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离戎。在戎近3年,多次游历泸戎眉之间,广交地方名士,创作诗词赋近百首。
《宋史》本传载,黄“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有可观”。明代周洪谟《重修涪翁祠记》称:“一州以涪翁重,诗书礼义之泽渐渍至今。”明初《书史会要》云:“(黄)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其书法精品多为谪戎期间创作,其众多文化遗迹至今惠及川南。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曰:“偶住亭,在江安县之对。建中初,黄庭坚自僰道还,过邑宰石谅,同游此亭,书《琴操》。后改为渡泸亭,有范百禄《平蛮碑》,见石正行《亭记》。”
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十三日(乙巳),黄庭坚离开戎州,乘船到江安(时属泸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十二(癸酉),黄庭坚离开江安顺江而下。
黄庭坚江安之行,一是东归路过,二是为同行的儿子黄相完婚,新娘是时任江安县令石谅之女。县令自然热情款待亲家一行,并留下他们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难得的团圆春节。
在江安整整一个月,黄庭坚平常的游玩和诗文活动,主要在中坝的偶住亭。
偶住亭,原为城边江中岛上的茅亭,经开窗修葺,明亮开阔,焕然一新。黄庭坚在江风水声中挥毫泼墨,欣然自得,并命之曰偶住亭。
自己东归,儿子新婚,新春伊始,三喜临门的黄庭坚在亭内主要做了5件载入史册的艺坛雅事。
其一,抄写《琴操》曲词赠亲家。
古琴与书法,历来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正月某日,感于亲家盛情,黄庭坚将自己平日酷爱的《琴操》曲词,书写一份,留赠亲家。此曲词即著名的《醉翁操》,是一首词曲珠联璧合的古琴曲,苏轼作词,崔闲作曲。
其二,撰书《泸州中坝葛氏竹林留题》赠亲家。
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所书《介卿帖》云:“庭坚比为小子相定娶江安知县石谅通直之女,附庙后成纳,便携之归耳。”正月初五,新增一员的黄庭坚一家即将启程东归,亲家在中坝葛氏竹林置酒饯行。黄庭坚怀着满意和感激,依依惜别,撰书《留题》。
其三,书写《书和晁无咎诗后与斌老》题跋赠好友。
黄庭坚谪戎期间,与戎州画家黄斌老及其弟黄子舟结下深厚友谊。正月初五,黄庭坚还为遣使追来的黄斌老撰写《书和晁无咎诗后与斌老》题跋。10多天后,黄斌老去世。黄庭坚在正月二十六另一封信中发出“惟痛惜黄斌老不寿耳”的慨叹,此题跋成了他们交谊的绝响。
其四,撰书《此君轩诗》赠祖元。
此君轩,是荣州(今四川荣县)祖元禅师的斋名。祖元喜抚琴,酷好竹,植万竿竹于此君轩,并在轩中收藏各种古器乐。祖元堂弟王庠(字周彦)雅好诗书,到戎州从黄庭坚学之,黄庭坚也与祖元交好。祖元听说黄庭坚即将离开巴蜀,偕周彦赓即赶往江安送行。正月初十,黄庭坚以行楷撰书《此君轩诗》相赠。
其五,抄写另一首《此君轩诗》再赠祖元。
黄庭坚在戎期间共作同韵同调《此君轩诗》3首,相应墨本至少4件。正月初十那天,祖元在已拥有其中两首诗墨本的基础上,请求黄庭坚将其原作于元符二年在戎州的另一首《此君轩诗》抄写相赠,以便完璧收藏。黄庭坚以其潇洒的草书,重新命笔。此诗原题为《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起予之作。病眼皆花,句不及律,书不成字》。
2019年发现的“偶住亭辞并序”碑,正楷字体,阴刻竖排右读。碑长126厘米、宽57厘米、厚10厘米,正文字径约2厘米、字距约1厘米,满列18字。
碑文书法及刻工良好,清晰可辨,仅8字较模糊。其中,标题下表示作者籍贯姓名的5字受损非常严重,辨认十分困难。
笔者考证,此碑撰刻于南宋嘉定甲戌,即嘉定七年(1214年),由四川丹棱人李埴撰文。此碑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骚体辞,抒发作者对113年前黄庭坚的深切缅怀。前序简述黄庭坚经行逸事及此次修亭、绘像、撰辞的缘由。
目前,该碑未见于任何官私文献,弥足珍贵,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直接印证了黄庭坚江安偶住亭的文献史实,丰厚了江安文史底蕴。
李埴(1161年—1238年),字季允、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第七子。绍熙元年(1190年)考中进士,曾任京中、蜀中多处要职,撰有《西山堂记》《鄂州重修北榭记》等。
《蜀中广记·名胜记·泸州》载:“李埴《西山堂记》云,郡得名为泸者,盖始因梁大同中,尝徙治马湖口置泸州,盖马湖即泸水下流,因远取泸水以名州也。”“李埴《西山堂记》云,以常璩《华阳国志》及辛怡显《云南录》考之,诸葛渡泸乃在越嶲之地,非泸之宝山也。木龙崖在宝山之趾,有古榕木盘结夭矫如龙,黄鲁直为题榜。”
可见,他熟知南宋川南历史地理,同时仰慕先贤。叙州流杯池留有“眉山李埴来访涪翁溪谷……嘉定辛巳”石刻,李埴在此前的嘉定甲戌年利用公余主持重建江安偶住亭并撰文,也是情理中事。
李埴在《偶住亭辞并序》中写道:“偶住亭,涪翁旧经行也,见翁诗跋云尔。绍圣初,翁谪黔。元符改元,自黔徙戎。三年冬,得释东还,舟次汉安。明年正月之五,县令石君置酒中坝葛氏竹林,又数日,始别去。故亭已失,后人即其地更作,复‘偶住’之名。岁久,栋楹腐挠,石瓦残缺,无有过而问者。嘉定甲戌夏,余实治新之,且绘翁像。工讫来登,爰感前事而为之赋。其辞曰……”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云:“偶住亭在江安县之对。建中初,鲁直自僰道还,过邑宰石谅,同游此亭,书《琴操》。后改为渡泸亭,有范百禄《平蛮碑》在焉。”
南宋嘉定时,李埴重建江安偶住亭。元明清三代,没有文献显示再次重建此亭。嘉庆《江安县志》载:“水阁,在县中坝。明崇祯时兵部尚书、邑人杨鼎和建,今圮。”
1919年,江安县知事朱景暄(丽东)筹资重建偶住亭,邑人陈天锡撰《重建偶住亭记》。陈天锡(1863年-1940年),字子麟,号鹤仙,江安县城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举人,次年参与公车上书,曾任江安县龙门书院堂长,1904年任陕西石泉县知县,升同知衔,1911年告病回县,1921年任《江安县志》总纂。
2019年春出土南宋石碑时,江安县文旅局组织走访。据几位耄耋老人回忆,1919年重建的偶住亭及其石碑均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拆毁,下落不明。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十二,黄庭坚一家从江安县中坝偶住亭出发,乘舟东归。江水滔滔,犹如黄庭坚汹涌的思绪和仕途。4年后,一代宗师黄庭坚,客死于广西宜州贬所。
黄庭坚何罪?“文章何罪触雷霆”(陆游句)。江安何幸?“几生修得住江安”(吴祖光句)。
2019年国庆,江安长江竹岛项目竣工免费开放。全岛以竹生态、竹博览和涪翁文化为特色,黄庭坚雕像、书法碑刻、偶住亭及其南宋碑文皆崭新亮相。先哲归来,见贤思齐,春风化雨,善莫大焉。新时代的长江竹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