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名人大讲堂”为您解读《华阳国志》所记载的巴蜀包容力
想要了解巴蜀风俗,《华阳国志》是无法绕过的一部经典古籍,不管你是要了解农谚、方言、民俗、建筑、土产、地理、历史,还是矿产,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其后历史上,包括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齐民要术》、唐初修订的《晋书》以及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等,涉及到巴蜀风貌,都大量使用《华阳国志》的素材。
在《华阳国志》中,巴蜀地区究竟是怎样的呢?和我们现在哪里不同?
3月29日下午2点,“名人大讲堂”2021年第一课,请到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为大家解读《华阳国志》中的神秘巴蜀社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
汪启明教授认为,《华阳国志》中展示了巴蜀地区人民一个非常大的特征——从远古时期起,巴蜀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并且以博大的胸怀不断吸收着外来移民和文化。
汪启明在《中上古蜀语考论》中,曾归纳先秦两汉时期蜀地的十三种移民模式:国破迁蜀、罪犯迁蜀、豪侠迁蜀、政治原因迁蜀、大饥迁蜀、避乱入蜀、派遣入蜀、自愿入蜀、征人入蜀、少数民族入蜀、传教入蜀、政府开边、秦地移民的挤压。这些历史事件在《华阳国志》中也有提及。
虽然大家都不算是“本地人”,但是在这样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中,大家却相处得异常融洽。据《华阳国志》记载,在蜀地这边,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的不远处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巴地除巴郡、巴西、宕渠外,也有非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记载了有名有实的少数民族就有30多个,其中有些还仅见于《华阳国志》。
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也开始相融,逐渐形成了巴蜀独特的移民文化。
《华阳国志》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汉武帝时期开发西南夷的记载:汉军“卒开僰门,通南中。相如持节开越巂,按道侯韩说开益州。武帝转拜唐蒙为都尉,开牂柯,以重币谕告诸种侯王,侯王服从。”说的是司马相如作为武帝使者,如何与西南少数民族沟通使之降服的故事,其中未见一兵一刃。这样类似的民族和谐相处的故事,在《华阳国志》中多处见到。
也正是巴蜀大地这种强大的包容和融合之力,不断地吸引着外地移民迁入。
本次“名人大讲堂”首次走出成都,去往常璩故里崇州的“华阳国志馆”,其中古意盎然,肃穆幽静,与“名人大讲堂”的学者之风不谋而合。大讲堂将设于华阳国志馆正中的讲厅,在这个春日里口传心授、如沐春风。
由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自2018年11月正式开启以来,已经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大厅举办20场,邀请到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梅铮铮、方北辰、孙小淳等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专家前来做客讲座,20场线下讲座全网点击量约2344万。而在疫情期间举行的“云开讲”也吸粉无数,“名人大讲堂”俨然已经形成了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