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生命应该燃起火焰” 90岁学者出自传回望文学路
  • ·中年人生的“情”与“爱”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年人生的“情”与“爱”

——读中篇小说《等到天晴》

《等到天晴》

  

□彭明凯

  时下在达州本土作家中,中篇小说能屡上《黄河》《滇池》《青年作家》一类杂志甚至被《小说月报》等权威刊物转载的如凤毛麟角,蒋兴强便是其一。去年冬,笔者就收到其新出版的中篇小说集《等到天晴》,原本想写篇评论,奈何俗事繁多,创作任务繁重,加之又缠绵病榻数十天不得动弹,现就集子中同名中篇《等到天晴》作一简要漫谈。
  实事求是说,甫一读完《等到天晴》这部中篇,我还真有些青春回驻的恍惚。男女主人公郑本、江月都是经历失败婚姻的中年男女,然而他们对情爱追求那种炽烈,丝毫不亚于初入情场的青年男女。且不说男主人公为了第一场约会义无反顾地奔赴一个陌生城市,单是二人见面时那种诗情画意急不可耐的亲密,以及分别后那些浓情蜜意的微信短语,就在我这个中年男人的心里油然升腾起一种跟不上趟又有些仰慕的失落之感。
  依笔者之见,中年其实是一个略带悲伤的词汇。上有老,下有小,身边全都是依靠你的人,可一转身才发现,除了自己的背影,没有一个依靠者。尤是如此,中年男女更需要爱与温暖,需要来自妻子或丈夫的柔情蜜意。对于圆满幸福的家庭自没得说,可于爱情和婚姻不幸的男女呢?
  正因于此,郑本和江月的表现,想来当是千百个历经婚姻挫折的中年男女重逢真爱后的共通“病兆”吧。只因我没有这种经历和经验,体会不了这份狂热也属自然。有人说,当今时代,爱情是个奢侈品;遇到一份真爱殊为不易,对于从情感婚恋泥淖中重新翻爬出来的中年男女更是如此。郑本,记者出身的作家;江月,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文学爱好者。说起来,与我也大抵算是同行,我理解他们的率性,但无法钦佩江月的个性,也由此而惊叹作者对现实社会婚恋情感的体察之深锐。
  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语,叫“油腻中年”。该用语据说是源于当代著名诗人冯唐一篇题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文章,其中之“油腻”,便是油嘴滑舌、油腔滑调、不修边幅等,总之是指一些让人看着讨厌不招人喜欢的特质。显然,“油腻中年”当属贬义之语。
  不过,这些特质与《等到天晴》中的主人公是丝毫沾不上边儿的。为此,我试图从男主人公郑本的身上寻摸作者蒋兴强的身影。在我印象中,每次见到的蒋兴强是一副衣冠楚楚,言谈举止一本正经的绅士模样;尤其让我敬佩有加的是,他对文学创作的那份执著和勤奋,对文字推敲的那种一丝不苟,几近于“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尽管他在题记中说是被约到茶楼“听来的”,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男主人公郑本与他“合二为一”。
  好小说来源于现实,其实每一个中年男女,都有相似之处,都是一块温润的玉,因为他(她)献祭了青春,换来了人生的阅历。尽管岁月带走了他们年轻的容颜,累加了他们的年纪,但终究也同等地回馈了他们。只是遗憾的是,人到中年,成长的同时,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太多的责任重担。
  生活的劳累,已经让他(她)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爱情了,所以在他们的生活当中,爱情的占比已经变得越来越微弱珍贵。可他(她)也是血肉之躯,面对这滚滚红尘当中的绚烂,又怎么能够做到毫不动容呢?所以,与大多数二婚中年男女一样,郑本和江月的爱情真要修成正果,重组婚姻与家庭,还得面对比青年男女更多的现实问题,准确说,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和阻力。事实上,《等到天晴》的故事结局,男女主人公终究还是分道扬镳了。
  如此一来,让我这个中年读者疑惑不解了:郑本和江月之前的执著和狂热,真算爱情吗?或者说,是真爱吗?既是真爱,为何不进行到底?从文本故事看,二人面对的确有外界的阻力,导致二人最终陌路而行的主要因素似乎又不是外力。
  为什么?作者在小说中没给答案;也或许压根儿就没有答案。但读了,一定会发现春天的气息和现实的玄机,也想再与妻子演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